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扶贫车间”务工忙,积分“兑”出脱贫志

摘要: 9月29日上午,禹州市鸠山镇官寺村的贫困户王应吃了几口饭就匆忙去上班了。王应的4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今年5月,许昌市城管局驻官寺村第一书记董刚通过多次到河南奥源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和对接,在该村办起加工档发的“扶贫车间”。王应在“扶贫车间”加工档发,每月能挣1000多元,且不耽误照顾家。她的心里“那叫一个美”。

董刚在“爱心超市”里为贫困户兑换生活用品。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涛 摄

官寺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加工假发制品。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涛 摄

9月29日上午,禹州市鸠山镇官寺村的贫困户王应吃了几口饭就匆忙去上班了。王应的4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缺少劳动力。今年5月,许昌市城管局驻官寺村第一书记董刚通过多次到河南奥源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和对接,在该村办起加工档发的“扶贫车间”。王应在“扶贫车间”加工档发,每月能挣1000多元,且不耽误照顾家。她的心里“那叫一个美”。

“我真没想到,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停下手中的活儿,王应满是感慨地说,“这份工作不但能挣钱,而且能让我照顾孩子。”

官寺村的“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有了脱贫的希望,也让这个贫困村找到一条实现双赢的捷径。如今,该村已有11名村民在“扶贫车间”上班。

“因受地理环境影响,官寺村农作物产量不高,养殖业规模较小,生产生活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村民主动脱贫的意识和内生动力不足。”董刚告诉记者,作为官寺村的对口帮扶单位,许昌市城管局进驻该村后,一直带领官寺村村民探索一条长效脱贫的方法。

“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打工赚钱,基本就能达到脱贫标准。”董刚说,除了创办“扶贫车间”外,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许昌市建筑垃圾办公室牵头,协调许昌市金科公司成立了官寺村建筑垃圾联合运输车队,在许昌从事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目前,官寺村已经成立了由7辆车组成的车队。

“联合运输车队的成立,标志着村内无集体经济、无集体收入的时代彻底结束。借鉴金科经验,村‘两委’制定完善了联合运输车队管理规定,每月每辆车向村内缴纳部分资金作为村内集体经济收入。”官寺村党支部书记白树勋说,下一步,该村将根据车队的运行情况,逐步增加车辆,吸纳其他社会车辆加入,扩大运营规模,壮大车队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采访中,白树勋和董刚对于官寺村的未来充满希望。抱着3大本规划设计图,董刚告诉记者,借助官寺村的地理位置,村“两委”对官寺村北山进行了整体规划,准备建设以民宿窑宿、种植采摘、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产业项目。“我们已经请专业人士来此进行了多次商讨和实地查看。我们就该项目正与鸠山镇政府进行协商,拟定第一期投资300万元,首先开发民宿窑宿、种植采摘、餐饮娱乐项目,二期根据规划设计和项目开发情况,大幅增加投资金额。”

为了激发村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官寺村探索建立了“爱心超市”,每周对贫困户进行量化考核和打分。贫困户可凭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9月29日10时许,在村委会大院,记者看到不时有贫困户进入“爱心超市”,出来的时候拎着米、面、油等生活物品。

70岁的贫困户刘宽来到“爱心超市”,将自己的积分卡递给董刚。董刚接过积分卡,详细地向老人介绍了使用方法,并按照老人的要求帮其兑换了面、油、盐和一些生活用品。

谈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刘宽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勤快一些,不但能挣钱,而且能挣积分,可以用积分兑换‘爱心超市’里的物品。”

贫困户焦国朝因病致贫,他坦言自己在“爱心超市”成立后改变了不少。“现在,我更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了。这一项我在上次的评测中拿到了最高分。对于村集体安排的一些活动,我也积极参与。‘爱心超市’成立后,我更有干劲了,不愁没有好日子。”焦国朝说。

“许昌市城管局城管监察支队发动干部职工、商户捐助了米、面、油、牛奶、饼干等物品充实‘爱心超市’。目前,‘爱心超市’的物品总价值3万余元。”董刚表示,“爱心超市”开办后,改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脱贫的信心,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脱贫成为共识。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官寺村党支部书记白树勋:

致富有门路,脱贫才有出路。官寺村将调整种植结构,进行土地流转,重点打造北坡荒山,发展花椒、优质果品种植,并对生产出的果品和其他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同时,该村邀请技术专家到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使村民具有一技之长,增加就业人员收入。

■ 记者手记

扶贫路上,“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如何激发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干劲,实现稳定、高质量脱贫,是当下摆在扶贫工作面前的一道考题。

“平安建设需要的监控设备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解决,扩音设备由市自行车办解决,村‘两委’缺少的打印机由市亮化办牵头解决……”小到垃圾桶,大到基础建设、购置清运车辆,这些“输血”式扶贫方式,解决的是燃眉之急。

贫困村往往“贫”在产业,“困”在思路。村民必须具有敢于尝试的精神和放大自身优势的意识,这样才能“药到病除”。官寺村的“扶贫车间”和联合运输车队,将全村人捆绑在一起,由村“两委”带头张罗,村民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该村懂得借鉴,善于学习,敢于尝试,其扬长避短的思维让人称赞。

官寺村只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扶贫,要做的不仅是解决贫困者一时的温饱问题,而且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挣钱机会,提高困难人群的身体素质和教育水平,做到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干群一心,贫困户奔小康之日不远矣。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