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最深莫过鱼水情

——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拥军工作侧记

摘要: 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是许昌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自1992年我市荣获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持续发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爱军、拥军、帮军、扶军,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拥军赞歌。

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是许昌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自1992年我市荣获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持续发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爱军、拥军、帮军、扶军,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拥军赞歌。

政府部门,拥军优属暖人心

“在许昌当兵这几年,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非常感动。”“今年八一建军节,许昌市委主要领导还来我们单位慰问,给我们单位送来5万元慰问金,让我们改善生活;还给我们单位5位家庭困难的士兵每人都发放3000元的救助金,让他们补贴家用……”近日,记者在驻许某通信单位采访时,提起我市的拥军工作,该单位官兵纷纷表达心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商讨研究拥军优属工作,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拥军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带动下,我市双拥氛围日趋浓厚,各类拥军优属活动全面开展,使广大驻许官兵、退役军人等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

“为表达对驻许官兵的关爱,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会到许昌军分区、武警许昌支队、驻许某海校、驻许某海军机场、驻许某通信单位等慰问。每到一处,市领导都与部队官兵亲切交谈,详细询问部队建设和官兵工作、生活情况,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对驻许部队多年来关心支持许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市双拥办主任张道明向记者介绍道。

为帮助家庭困难的驻许官兵缓解经济压力,自2016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爱国拥军固长城活动。许昌市财政列入预算,每年都拿出30万元资金,用于救助部队困难官兵,每年都会有100名家庭困难的现役军人得到救助。这项活动已经连续开展4年,在驻许官兵和他们的家乡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我市的拥军热情也随之传遍祖国四方。“除到部队慰问外,市委、市政府还采取多项措施,给予驻许部队及退役军人莫大的精神鼓励和关怀,让人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洋洋的。”采访中,河南拓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军人陈鑫垒告诉记者。

陈鑫垒说,今年8月1日,我在《许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刊发的《慰问信》,向全市红军老战士,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残疾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等,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信中说,92年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人民军队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军队,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英雄军队。读来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政府给俺家发了‘光荣之家’荣誉牌,这是党和政府给我家的最高荣誉。”在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新许社区采访时,该社区一位老退役军人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

原来,为营造关爱军人、尊崇功臣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拥军工作,我市于今年6月始,全面开展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军属家庭、退役军人家庭等送去了莫大的精神鼓舞。

社会团体,爱军拥军情更浓

“感谢‘社会法庭’帮我协调解决了研究生入学提档纠纷事宜,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团体对军属的关怀和支持。”近日,家住长葛市的现役军人家属郝莹拿着一面锦旗来到许昌市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原名魏都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社会法庭),把一面写有“拥军楷模,排忧解难”八个大字的锦旗送给工作站负责人袁水民。

原来,郝莹的丈夫在广东服军役,她考上研究生后,在入学提档问题上,与单位发生了一些纠纷。袁水民充分利用拥军优属相关政策帮其协调,最终让其顺利入学。

许昌市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是我市拥军爱军社会团体之一,与驻许某部只有一墙之隔。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工作站依靠各级政府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力量,先后受理各种案件440起,调解纠纷200多起,帮驻许官兵及军属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切实维护了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在军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无独有偶,许昌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事迹更是远近闻名。

许昌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是一支拥军爱军志愿服务队伍,发起人为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原副书记、现年已86岁高龄的袁雪云。1990年3月,袁雪云发起成立了老妈妈拥军服务队,规定每月23日(遇到周末就顺延一两天)都要到驻许部队为战士们缝洗衣物,就这样,一干就是29年。 29年间,她们风雨无阻,每月都定期拉着缝纫机等赶往部队,为战士们缝补清洗,并和战士们谈心交流,倾听战士们的心里话,天长日久,和驻许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29年间,随着一批批战士的来去,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拥军情传遍四方,袁雪云和她的队员也成了驻地战士心中永远温暖的“老妈妈”。

此外,我市各级各单位、各志愿服务组织,也纷纷开展拥军活动。

为使驻许部队未婚官兵安心服役,许昌市双拥办积极行动,于2016年5月15日举办首届“相约军营·融合发展”军地联谊活动。100多名地方女青年和100多名官兵报名参加,最终,数十名男女青年现场牵手成功。

2016年7月,我市建立的第一个拥军社区——“杨根思拥军社区”正式运行。该社区以“部队有需要、工作有作为、军地有影响”为思路进行建设,设立有拥军便民服务大厅、军民联络站、维军社会法庭服务站、拥军志愿者服务站、矛盾调解服务站、杨根思教育基地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事无巨细地免费为官兵服务。

我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都成立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各村和大的企业都成立了“拥军优属送温暖小组”。这些团体长年活跃在拥军优属一线,帮助驻许官兵和军属解决实际困难。各部门单位、团体的积极参与,使许昌这片热土上,拥军优属之欢歌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广大群众,真情献给“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军旅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至今难忘。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因此,我对军人总是心存感激,心怀敬意。”采访中,一名市民告诉记者。

在迎接维和烈士遗体回国的事件中,许昌人民真挚的拥军情怀得到了充分彰显。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中国维和步兵营执勤分队遭袭。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三班乘坐的步战车,在步战车内部爆炸。下士李磊,头部、胸部重伤后牺牲;四级军士长杨树朋,伤势过重牺牲。

7月20日下午,在得知驻许部队维和烈士遗体回国的消息后,我市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灵车经过的道路两旁夹道迎接英雄们“回家”。 他们中有社区居民,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有广大驻许部队官兵,军民们在道路两边自觉列队,送烈士们最后一程。

他们有的拉起写满他们内心敬意与哀痛的横幅,有的手举象征送别的菊花,有的胸前佩戴小白花,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烈士的哀思。15公里路,车队行进了1小时10分钟。沿途参加悼念和送别的群众超过20万人,许昌拥军场面感天动地。

“当时,有100多家各级媒体来到我市,对烈士回国进行报道。他们纷纷以‘一座城市的倾城之爱’‘20万群众迎接烈士’等标题进行大篇幅报道,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媒体都作了专版报道等,充分彰显了我市广大群众最真挚的拥军爱军情怀。”市双拥办主任张道明表示。

近年来,在广大群众拥军热情高涨的同时,我市还先后涌现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趁妮和吴新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优秀退伍军人杨水才等一大批双拥先进个人。

2017年7月20日,我市选树的拥军典型吴新芬被表彰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在她和一大批先进典型的带领下,许昌市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人人爱双拥的工作热潮。

2019年1月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礼堂举行的“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上,禹州军嫂陈晓丽经单位推荐、官兵投票等程序,从近千名军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美军嫂”。在诞生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子弟兵的好妈妈”赵趁妮,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好军嫂吴新芬的禹州大地上,好军嫂陈晓丽的诞生,再次体现了我市民拥军、军爱民这一光荣传统的伟大力量。

“你是山来我是海,山海相依情满怀,我是军来你是民,鱼水关系分不开……”最深莫过鱼水情,最亲莫过军民心。许昌人民把最真的情献给“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也视许昌人民为亲人,为许昌的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