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鄢陵县 >正文

彩色蔬菜,让村民生活更出彩

2019-11-12 15:17:15 来源: 许昌网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10月31日,岗河涯村党支部书记郑海亮(右)在彩色白菜地里介绍该村的特色蔬菜种植。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学涛 摄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张雪娟

    10月31日,碧空如洗。在鄢陵县马坊镇岗河涯村的菜地里,村民三三两两地正在干活儿。该村党支部书记郑海亮和支部委员郑全亮走在田间地头,不时询问村民蔬菜的长势。

    “白菜长得咋样?”
    “还不错,前天刚浇了地!”
    见村民郑学功皱着眉头查看自家的白菜,郑海亮就一脚踩进刚浇过的菜地,拔出一棵白菜,三下五除二剥出菜心。当他看见绿色的白菜叶包裹着已经发黄的白菜心,郑海亮说:“这不挺好吗?过几天就变红了!”
    听郑海亮这样说,郑学功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来。今年,郑学功种了3.8亩彩色白菜。在一旁的大棚里,他还种有荆芥、茼蒿、小白菜。彩色白菜是郑学功今年的主要增收点。
    “我们专门种供城里人吃的无公害彩色蔬菜。只有好看、好吃,才能好卖!”郑海亮说,彩色白菜的菜心分为金黄色、鲜黄色、橘红色。这种白菜结球紧实,口感极佳;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抗性强;整个生育期需要大量的水,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产量很高。今年,郑学功家的彩色白菜,一季的收入应该在25000元左右。像郑学功这样的种菜户,该村有近30户。
    岗河涯村处于鄢陵县城东关以北3公里,马坊镇以南2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56户928人,拥有963亩耕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该村进城做建筑工、在大型量贩上班和其他打零工的人员较多。
    今年是郑海亮担任岗河涯村党支部书记的第八个年头。近年来,郑海亮一直在抓班子建设。
    事实证明,一个村级领导班子不团结,必定一事无成。为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郑海亮以事业凝聚人心。他根据各人的工作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做到事事有人干,干事能成功。
    “落实村干部考核绩效管理办法。以日常考勤、季度考评、年度考核为依据,把考核结果与经济待遇挂钩,并作为评先奖优的依据,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郑海亮说,除此之外,他们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1+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重大事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提高了支部活力。
    人心齐,泰山移。近年来,岗河涯村的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并获得先进村、美丽乡村、优秀党支部、文明村镇等荣誉。
    “说一千道一万,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带领群众致富。”郑海亮说,他从事种子销售多年,创办了海亮种子商行,对蔬菜种植领域比较熟悉。结合村情,他提出引领村民建大棚、种蔬菜。为进一步拓宽思路,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先后到山东寿光、濮阳等地考察学习。
    今年6月,经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反复研究,一致认为这是一条符合村情,能够让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最终,他们决定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
    该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成立了鄢陵蔬菜专业合作社、岗河涯村无公害彩色蔬菜特色种植基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今年6月以来,他们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20多座,种植彩色白菜、北京萝卜、水果萝卜、日本萝卜、进口菠菜、彩色包菜、西红柿,以及软籽石榴、黄金梨等。
    “我们的水果萝卜、北京萝卜、日本萝卜生熟都能吃。”郑全亮说着拔了一根萝卜,咔嚓掰开,像吃水果一样吃了起来。
    “一年种两季,一亩地平均收入1万多元。”郑海亮说,他们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菜品全部销往鄢陵县城和许昌市区各大商超。目前,他们辐射带动周边新增500余亩菜地。同时,在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下,他们发展“种粮—收购—养殖—蔬菜”循环经济链,带动了粮食收购、畜牧养殖等产业的发展。该村还发展养牛场2个、养猪场2个、养羊场1个,年产值500多万元,实现了“1+1+1>3”的叠加效应,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岗河涯村党支部书记郑海亮:
    这几年,村党支部通过抓班子强组织,抓产业促发展,抓环境促创建,让俺村全面进步、全面提升。现在,俺村党支部“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目标已经实现。带领村民致富,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吃螃蟹、先蹚水,赔了是自己的,赚了钱才有资格和经验手拉手、手把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 记者手记
    强党建,凝聚乡村人才力量
    在岗河涯村采访,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岗河涯村党支部书记关于用人的“小算盘”拨拉得啪啦啪啦响。
    人心齐,泰山移。领导班子不能互相拆台,要激发每个人的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干,人人干成事。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让班子成员各自担起各自的责任,干好、干成自己的事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谁振兴”“谁来振兴”“如何振兴”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人才来破解。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问题,关键是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