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建安区 >正文

蚕丝被里觅幸福

2019-11-20 10:31:29 来源: 许昌网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工人正在平车机旁忙碌。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志勇 摄

    武保军介绍村里生产的高档蚕丝被。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志勇 摄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牛志勇 通讯员 路俊涛

    初冬时节,很多农村人闲来无事会搬个马扎在村头晒太阳、侃大山。但是,在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谷杨村,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场景。大多数村民在该村的蚕丝被工厂忙碌着。
    “我今年70岁,干一个月能拿1500元!”11月13日,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谷杨村的牛有敬正在一台絮棉机旁忙碌。这台机器可以生产出7米长、7米宽或7米长、6米宽的被芯。牛有敬主要负责叠放被芯,活儿并不累。同村村民王松霞有语言障碍,但靠着勤劳的双手,每个月也能拿2000多元钱。两人此前均是村里的贫困户,目前都已实现脱贫。
    “不出远门就有活儿干,在这里干着心里可美!”44岁的村民鲁晓丽在平车机岗位上边缝被子边笑着说。鲁晓丽患有重病,可是乐观、勤劳,来到蚕丝被工厂的第一个月就拿到近3000元钱。“进入工厂以来,我一天假也没有请过!”
    两个新建的大车间,占地面积超过2200平方米,絮棉机、平车机、绗被机等岗位上,人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枣儿大小的洁白蚕茧经过抽丝等一系列工序,最终被加工成高端精品被子,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
    “村里要想发展,必须有集体经济。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曾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考察。经过认真谋划,我们于今年6月创办了许昌绿橄榄实业有限公司。”谷杨村党支部书记武保军说,该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床上用品企业,现已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两个标准化生产车间,试运营期间生产夏凉被、太空被、蚕丝被。“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桑树种植、桑蚕养殖基地,带动群众致富。”
    当日,在小牛自然村村头的一片岗地上,刚刚从江苏运回来的40万株桑苗被工人卸在地头,等待安“新家”。“我们成立了谷杨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一期已经入股村民土地560亩。这些土地将会种植桑苗。下一步,村里准备养蚕,然后加工蚕丝被。”武保军说,村民以土地入股可以享受公司年终分红,集体收入则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建设等。“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协调下,在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小牛自然村还新打了两眼机井,为下一步灌溉桑苗做好了准备。”武保军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对未来种桑养蚕、发展集体经济充满信心。
    一千句美好的承诺不抵一件百姓看得见的实事。谷杨村位于建安区西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集体经济很薄弱。2015年10月,武保军担任谷杨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如何带领村民致富?这些成为武保军等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只有带头干出成绩,让百姓得到实惠,才能赢得民心。”武保军说,以前,村民出行不便。2016年,村里修建了一条长100多米、宽7米的出村道路,改写了村民出村绕行的历史。2017年4月,村里实施了全长4.8公里、总投资300余万元的道路项目,把南到桂村、北接鲁湾村、西至禹州市、东接许艾路的道路全部进行了整修,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7年5月,总投资100多万元,集办公、党员活动、留守儿童学习和老人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投用,加强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这里既是干部议事、群众办事的场所,也是干部服务群众的窗口。2018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谷杨村又新修道路360米,全面完成了所辖两个自然村内道路的硬化工作。同时,该村筹资近2万元,新修排水管涵近150米,解决了多年来下雨天村里积水的难题。
    “结合环境提升工程,谷杨村还新建两处游园,栽植景观树1000余棵、果树260棵,在2018年建安区举行的首次观摩活动中代表艾庄回族乡参与评比,获得了较好成绩。”武保军说,为了关爱贫困人员,村里除了安排他们就近就业外,还建立了“谷杨村爱心会”微信群。村干部通过联系本村籍党员和在外人士,筹措爱心款,用于帮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困难户、大病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我们已经销售夏凉被、蚕丝被等4万多床。”武保军说,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南通等国内城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非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我们的科研楼正在建设中。随着项目的发展,后期我们计划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带领村民走上富裕道路。”
    记者手记
    产业支撑有力量 乡村振兴有希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谷杨村通过反复调研、整合资源,引入种桑养蚕、蚕丝被加工项目,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就业,而且助推了集体经济发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建安区艾庄回族乡的林果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葡萄、梨、石榴为主的千亩大果园,带动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
    支部带好头,村民有盼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党支部带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整合资源,不断拓展思路、因地制宜,引入适合本村发展的绿色产业项目,完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