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圆安居 建设“宜居之城”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2019-12-06 08:44:24 来源: 许昌网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经过棚户区改造,如今的示范区高楼林立、景色宜人  吕超峰 摄

焕然一新的大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资料图片)

大新佳苑小区环境优美 (资料图片)

改造之前的大新庄,路面坑洼不平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尚培

特别提示

有房才有家,安居可乐业。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

棚户区改造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改革所指。近年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重要抓手,探索创新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法和实施路径,统筹运作,加快推进,有效破解了棚户区改造中的“矛盾多、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切实解决了域内棚户区群众安居乐业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群众梦圆安居。

关乎百姓福祉,以“宜居之城”建设统揽棚户区改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示范区紧紧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先后制订出台了《示范区2016—2020年棚户区改造规划》《示范区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棚户区改造范围、改造任务、改造项目、改造时间等内容,全面启动了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实施计划,分年度、分类别、分项目确定棚户区改造的具体任务。

同时,示范区建立了“区级负总体责任、镇(街道办事处)负主体责任、部门负直接责任”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体系,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考核,条块结合,夯实责任,全区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战略合作”原则,全区坚持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个办法补到底”的标准,坚持对象、政策、过程、结果等“五公开”,邀请群众代表、老教师、老党员等作为监督员,对房屋设计、材料选用、安全质量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棚户区改造各个环节公开公平、阳光透明。

目前,大徐佳苑二期、芙蓉佳苑、清廉寨等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大徐佳苑二期、芙蓉佳苑预计2020年交付使用,清廉寨2020年6月底主体工程封顶;永昌佳苑正在与东城区对接沟通,协调推进剩余地块拆迁清表工作,相关手续正在抓紧办理,确保尽早开工建设。

在清廉寨建设现场,记者注意到,该区建设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把办公室搬到现场,一线服务,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建设活动,实打实解决问题,切实把各种疑难问题解决在一线。

“白+黑”、没有节假日是示范区“棚改人”的工作常态。在房屋征迁过程中,挨骂、赔笑脸是常事。然而,想方设法打开棚改户的“心锁”,示范区“棚改人”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前几年,60多岁的刘海涛因棚改补偿分配问题,与其儿子闹起了矛盾,父子俩如同仇人,既不协商,又不让“棚改人”上门。“父亲白天不让进,我晚上去;儿子不讲理,就找父亲;父亲不同意,我就天天去。半个多月时间内,我去了刘海涛家30多次。”20岁出头的李秀婷是该区一名棚改工作者,通过在棚改一线艰苦磨炼,如今已经找到解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示范区以群众满意为总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完善安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尤其是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破解融资难题,政府、市场两手抓齐发力

推进棚户区改造,资金是关键。如何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资金难题?示范区探索出了一条以“政府主导、多元筹集、市场运作”为主要手段、“无形手”“有形手”齐发力的新路子,有力地加快了棚户区改造步伐。

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示范区管委会充分发挥统揽大局的作用,统一制定土地收储、安置补偿等政策,统一组织搬迁、认定产权、安置群众、落实户籍,统一改造区域内道路、管网、水电、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对于域内待开发区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建设投资公司等合作伙伴,巧借外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根据国家金融政策,示范区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发挥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棚改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对接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发行棚改专项债券的有利时机,继续申报棚改专项债券资金,为重点棚户区改造提供大额、低息、中长期融资贷款,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题。同时,示范区坚持“资源换资金”的棚户区改造理念,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有效盘活土地等资产,推动资源变“黄金”,较好地解决了棚户区改造的资金问题。此外,示范区还通过银行贷款等形式,吸纳大量社会资本注入改造项目,累计争取资金数百亿元,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棚户区改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在工作机制方面,示范区创造性地实行片区综合开发运营联席会议制度,相关职能部门与项目公司充分结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前制订改造计划;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许昌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跑融资、跑项目、跑洽谈;建设部门提前谋划项目,明确改造任务;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提供政策支持;土地部门规范土地出让程序,做好土地手续办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形成了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强大合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有关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方必须按照规划、程序进行投资建设,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规划、进度、质量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建设任务,努力让棚改群众早日住上新房,享受到“宜居之城”建设的丰硕成果。

在示范区建设环保局副局长常小磊看来,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对部分具备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历史久远的住宅小区,优先通过综合整治和改(扩)建等方式,鼓励、支持群众自主修缮,是该区在棚户区改造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也是为了让群众记住乡愁,留下美好记忆。

不忘为民初心,让群众既能安居又能乐业

仲冬时节,冬阳煦暖。记者走进尚集镇大新佳苑小区,只见一排排暗红色的高楼颜色统一、风格协调,小区里面,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人行道宽阔平整,绿植葱绿,如同都市小区。

“房屋破旧密集、污水横流、电线乱搭的棚户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宜居小区。小区外面,还有购物广场和各种商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健身房等应有尽有,呈现出热闹繁华的喜人景象。”尚集镇大新社区主任李太生说。

然而,谁能想到,过去这儿曾是“城中村”,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老百姓做梦都想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前几年,经过集中搬迁和统一改造,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还形成了日渐成熟的新商圈,原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50多岁的徐海池是示范区棚户区改造的直接受益人之一。过去,徐海池一家五六口人住在陈旧潮湿的瓦房里,厨房是屋檐下一个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简易棚。由于没有天然气,烧水做饭用的是柴草;没有暖气,冬天取暖靠烧煤炉子。通过棚户区改造,徐海池分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子,大套房子面积120平方米,给其儿子、儿媳居住;小套房子面积80平方米,是他和老伴儿的住所,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政府的帮助下,俺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还不错,年收入10万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徐海池非常满意。

徐海池的幸福生活,是示范区众多棚改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示范区把棚户区改造与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合理布局,注重道路、市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安置小区的水、电、气、通信、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努力让群众享受到舒适便捷的新生活。

“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布局、拆迁群众就业等因素之后,我们把棚户区改造与城市产业培育、产业布局相融合,大力发展商业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服务型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 常小磊说,魏武街道办事处的许州雅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安置小区建成后,带动了周边人气、商气聚集,各种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推进棚户区改造,共圆安居梦。截至2018年年底,示范区越来越多的群众“出棚进楼”,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域内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可以说,棚户区改造在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的同时,为优化人居环境、缓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砖一瓦,一木一钢,为老百姓筑起遮风挡雨、避寒驱热的房子,承载着他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不断刷新着“宜居之城”建设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 杜承锴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