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板桥社区:文明新风扑面来

摘要: 在魏都区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穿越城区的清潩河、灞陵河环抱着这个村庄,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周围环境优美……

在魏都区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穿越城区的清潩河、灞陵河环抱着这个村庄,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周围环境优美……

板桥豫剧团的成员在乡村大舞台上排练节目 代玺 摄

12月4日,天气格外晴朗,记者来到魏都区高桥营街道办事处板桥社区采访。沿清潩河修建的纸文化广场,就在村里边,尽管已经是初冬时节,但村民们仍在广场上休闲娱乐,一派祥和景象。

走到村东头时记者看到,村民贺海军和村里的几个老伙计正晒着太阳,享受着这一片安逸静好。“俺村变化可大了!现在村子建得这么好、这么干净,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村民们也都更加爱护环境了,谁也不舍得弄脏家园啊!”贺海军一边说,一边从家中接出自来水软管,对自家门口种植的一排景观绿植进行浇灌。他家门口种的香樟树长得非常茁壮,金色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

然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副场景。村里遍布造纸厂,每天听到的都是机器轰鸣。但随着我市水系连通工程的推进,这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清潩河景观提升改造,给板桥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变化。

在板桥社区活跃着一支剧团,这是该社区居民自己组建的剧团。他们自编自演的曲目在一些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在日常的排戏和演出中,他们收获了快乐和友谊。78岁的袁文庆是板桥豫剧团的团长,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领着剧团的队员们,在社区的“乡村大舞台”里排练戏曲节目。

袁文庆告诉记者,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这儿就有一支豫剧团,后来解散了。豫剧团虽然解散了,但是居民们爱好戏曲的传统却一直在。当年,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梨园春》节目风靡全省。在此影响下,袁文庆和村里十几个爱好戏曲的居民商量,重拾传统,组建豫剧团。

“我一说,他们都很支持,豫剧团就这样成立起来了。”袁文庆说,刚成立的时候,有十七八个人,有乐队,有演员,其中两个演员还在戏校学过。“所以我们豫剧团水平不低。”

豫剧团成立前,村里不少人爱打麻将;豫剧团成立后,打麻将的人少了许多。成立之初,豫剧团的成员每天晚上聚在一起排戏,好不热闹。

“我们还根据当时社会风气和身边的事例写出一些剧目,其中一个是《好哥贤嫂》。我们团的好写手贺全生写出来后,其他人再在一起讨论、修改。”袁文庆说,他有一个同学,名叫李宗南,会作曲。剧本写好后,他又请李宗南帮他们作曲,对剧本再修改。“当时我们靠着这个自编自演的曲目在几个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除了板桥豫剧团,村里还活跃着一支广场舞队伍。市中心医院的退休职工李秀敏是广场舞的带头人,她领着村里的姐妹们自编自演的舞蹈《我敬祖国三杯酒》荣获2018年网络春晚优秀组织奖。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带领姐妹们排练参加今年网络春晚的舞蹈《我们的中国梦》。

谈到板桥的变化,李秀敏激动地说:“村里变得太好了,环境也好,卫生也好。我在城市生活了30多年,为了照顾公婆回到老家,刚开始我还以为会不适应,可真待下来了,我还真离不开这里了。如今我就一直住在这里。”

李秀敏的家就在马路边上。她亲眼见证了村里修好了路,安装了光伏路灯、休闲座椅。“以前天一黑,村子里也黑,大家只能待在家里。现在天黑以后,广场、公园都是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儿,还有好多人跳起了广场舞。”李秀敏说。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袁继民是板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一方面借助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拓路面、装路灯;清垃圾、栽绿树;布置乡村大舞台……这一桩桩实事,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给村风带来了新气象。

文化活动也点燃了村民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以后村里要多组织活动,多唱唱戏文,让大家开心开心”。村民们在热闹的文化氛围中提升了幸福感、自豪感。

“如今的板桥社区巷道干净了,党员的素质也明显提升了,在全村整治环境卫生的这段日子里,村里的凝聚力也明显增强了,不光是大家生活的环境变美了,村集体经济也步入了正轨。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这里就会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袁继民欣慰地说。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