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战“疫”,在中原的南大门!

摘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归欣 通讯员 陈辉

  “我爱我的妈妈,但在这个形势下,我只能不去想她,只有拼命工作。”2月6日,电话那头,张保国大姐的声音平静中带着伤感。

  


  2020年2月6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流调组成员张保国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办公室与值班医生电话交流。

  53岁的张保国是南阳市卧龙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的骨干成员,几天前老母亲辞世,她请了一天假料理后事,第二天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2020年2月6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流调组成员张保国准备前往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采集标本。她的同事在为她整理防护服。

  张保国在流调队负责样品的采集和运送,每天早上,她都要到隔离病房指导医护人员进行采集标本。“提前把棉衣脱掉,换上防护服,带好护目镜,检查口罩,5个病房,7个样本,做完这些工作需要3到4个小时,这还只是一个医院的工作量。”卧龙区疾控中心主任刘凯告诉记者。

  


  2020年2月6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流调组成员张保国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办公室。做着进入隔离病区前最后的准备。

  由于室内外温差巨大,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里会充满水气,视线模糊无比,行动艰难;脱下防护服后,全身都被汗水打湿,一天下来又冷又累,张保国全靠意志支撑。“非常时期,做好我手头的工作,就是对母亲最好的追思。”她说。

  同时同地,张保国的儿子曲昶玮也在用这种方式追思姥姥。记者联系到他时,曲昶玮正坚守在南阳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接收南阳市各县区送检的采样标本,他和同事们一轮24小时值班,母亲来送样本的时候,俩人能短暂地“对视”一面。“疫情发生以来,我和我妈只隔着玻璃门见过几次,还都带着口罩。”曲昶玮说,“打赢这场仗,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累一点没事。”

  


  2020年2月7日,南阳市卧龙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队负责人韦宛秋主持当天的的流调工作会。

  还有一个“拼命三郎”,是流行病学调查组负责人韦宛秋。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51岁的老韦每天只睡4个小时。“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新的战场上,仍然是一名军人。”他说。

  1月29日,韦宛秋和他的同事们正式进入“战斗状态”。 当天早上5点,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报告,出现疑似病例;20分钟后,韦宛秋赶到医院,与值班医生沟通患者情况,流调小组携带器材到达病区后开展工作;上午9点,流调小组完成调查,整理资料,形成报告并待命……当天,流调小组共出动5次,调查病例14例,全部工作完成,已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

  从那一天开始,这种连明彻夜的节奏,成了大家新的工作“时间表”;6个小组,18名成员,这支精干小队也冲上了卧龙区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截至2月5日,卧龙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共出动流调小组70余次,送检鼻、咽检测134份,血液、粪便标本分别为15份、55份。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背后是南阳,是中原的南大门。为了成千上万个安稳的家庭,为了老家河南,我们必定全力以赴。”刘凯说。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