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咋落地系列报道之三

摘要: 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发展高效种养业、打造绿色品牌农产品、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发展高效种养业、打造绿色品牌农产品、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

2019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70.92亿元,增速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7.5元,同比增长9.4%,比城镇居民高1.7个百分点;粮食总产297.69万吨,处于历史第二高位,牢牢扛稳了保障粮食安全重任。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650万亩、总产稳定在280万吨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德学认为,保障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任务。围绕稳定粮食面积、稳定粮食产量,我市要在全面完成2019年度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压茬推进2020年21万亩新建任务,夯实粮食稳定增产基础。同时,全面普查“十二五”以来已建高标准农田工程,做好已建高标准农田摸底评估和上图入库,确保农业设施长期发挥效益。在农业技术服务上,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开展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水平。

根据《实施意见》,今年我市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种养业转型升级,力争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扩大优质奶牛、肉牛生产规模,支持禽类、肉羊生产,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我们将立足襄城县传统优势,聚焦优质烟叶、红薯、大豆、蔬菜等特色农业,实施品种结构优化、基地园区创建、冷链物流提升、精深加工突破、特色品牌培育、招商引资带动‘六大工程’,建设2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金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种养业高质量发展”。襄城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广灿说。

生态是许昌发展的优势,绿色是农业最好的品牌。《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三品一标’建设,2020年力争培育10个知名农业品牌、建设8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

“按照市委书记胡五岳提出的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套标准、完善一个体系、培育一个主体、打造一个品牌‘五个一’要求,加快发展绿色品牌农产品,通过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培育绿色品牌农产品发展孵化主体,实施‘许昌优农1+N’品牌培育计划,成立许昌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联盟,加快培育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高许昌现代农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张德学说。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富民乡村新产业,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确保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霍新发表示,我们将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构建大市场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县,加快发展乡村融合产业,把更多农户嵌入农业产业链条,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收益。同时,用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下乡创业新格局。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