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发展理念的许昌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创新(上) 出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3年实施方案,在开放合作中一次次演绎精彩

“许昌智造”完美嫁接“德国质量”

摘要: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许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对德合作异彩纷呈。

5月10日,工人在河南大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许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大格局,对德合作异彩纷呈。

近年来,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对德合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在开放合作中一次次演绎精彩,实现了“许昌智造”和“德国质量”的完美嫁接。

我市对德合作“好戏连台”

5月12日,天气晴朗。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德仕堡生活广场项目工地上,施工机械忙碌地运转着,工人正分区域作业……

“我们这个项目是2月25日开始复工的,目前土方开挖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大家加班加点地赶工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的整体进度影响不大。”负责该项目建设的腾飞建工集团建筑七处主管刘晨说。

德仕堡生活广场是我市对德合作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逾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将建设各类楼宇14栋,投资额达4.6亿元人民币……一个个夺人眼球的数字,昭示着该项目的巨大体量和规模。这个在中原腹地建设的“德国小镇”,建成后不仅能推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方便居民生活,而且将有力地推动我市与德国进行深入合作。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餐厨垃圾日渐增多。如何使餐厨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变废为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欧绿保再生资源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与市城管局签订《许昌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特许经营项目协议书》,标志着我市对德合作取得新进展,开启了我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征程。

德国百菲萨集团是一家为工业废物的综合管理和回收提供创新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国际领先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成熟运营经验和不断完善的先进技术,在全球15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2019年11月13日,百菲萨环保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奠基典礼在长葛市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举行。该公司是目前落户我市体量最大的德国独资企业,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

“近年来,河南省特别是许昌市飞速发展、产业迭代,已成为中国电炉钢铁产能较大的区域之一。许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社会效益。这为我们实施环保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相信该项目的顺利推进,将助力实现再生金属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实现许昌与德国企业互利共赢。”在百菲萨环保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奠基典礼上,德国百菲萨集团首席执行官哈维尔·莫林纳信心满满地表示。

我市对德合作的步伐已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累计达成对德合作协议96个、落地合作项目43个,百菲萨、欧绿保等德国企业投资许昌。同时,我市注重对外招商实效,去年新签约项目238个,总投资达1084亿元,获“全省对外开放先进省辖市”称号。

德国品质助推“智造”升级

时间倒回到2015年11月,应德国黑森州政府邀请,随中国经济联络中心访德代表团出访的许昌代表团对黑森州进行了访问招商。

这期间,许昌代表团与法兰克福企业代表、工商会代表,以及黑森州政府代表进行专题会谈,举行了中德关系专题会议,尤其是与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等企业建立联系,拉开对德合作、借力发展的帷幕。

2016年1月,市政府与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借助“一带一路”工商界对话平台,合力助推许昌对德合作。

此后,双方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市每年都开展两次以上赴德“走出去”经贸活动。每次考察期间,推介和宣传许昌都是许昌经贸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万里之外的德国,骤然刮起了一阵“许昌风”。

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许昌的开放姿态,得到了德国方面的积极回应。在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的牵线搭桥下,百菲萨、欧绿保、史太白等德国企业的代表先后莅许考察对接。“结成伙伴、面向未来、实现共赢”成为他们对“牵手”许昌最高频的评价和热切的期待。

随着对德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市一大批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

在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速驱动轴生产车间,新的生产线通过引进德国艾玛克公司的硬车硬铣机床设备,实现了生产环节转换的无缝衔接。

在对德合作中,我市聚焦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许昌智造”与德国品质“联姻”:晟丰科技公司融合了德国西门子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和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是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大森隧道公司成功并购德国GTA公司,获得了核心技术;德威科技公司引进德国库克技术和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年产1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建成投产;大张过滤公司引进德国克林高公司的隔膜滤板反冲洗等技术,破解了生产难题;平煤隆基公司引进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推动了转型升级;亚丹家居公司引进的德国迪芬巴赫秸秆板生产线全面运行;森尼瑞公司与德国史太白公司合作设立的施坦贝斯管理与技术(许昌)中心正式揭牌……

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和德国技术走进许昌,实现了“德国质量”与“许昌智造”的完美“嫁接”,双方的产业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通过搭平台、建机制、重交流,我市对德合作持续提速扩容,涉及投资合作、技术研发、设备引进、职业教育、产品出口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既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又是强后劲的长远之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对德合作,建好开放平台,持续精准发力,最大限度地汇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4月30日,我市出台《许昌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

该方案指出,我市将继续深化对德(欧)合作。推进对德合作3年行动计划,提升对德合作层次,丰富对德合作内涵,增强对德合作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对德合作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年底,全市引进和培育中德(欧)合作项目总数达到100个,其中产业项目占50%以上。

支持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瑞国际合作产业园,围绕生物医药、电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产业,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驻瑞典招商办事处的作用,挖掘瑞典及其他欧洲国家资源,推动具有国际元素的产业项目聚集,加快建设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层次高、研发创新功能强、综合服务效率高的国际合作产业园。

按照该方案,到2022年,我市要实现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对外贸易年均增长3%,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10%的目标,使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对外开放质量、效益、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