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新发展理念的许昌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创新(下)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创新助力企业“化危为机” 政策扶持、平台打造,为创新培育了温润的土壤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摘要: 2019年,许昌的新突破不胜枚举——黄河鲲鹏项目制造基地落户许昌,58天建成投产刷新“许昌速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活动中荣获小组第1名……

5月11日,工人在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装Huanghe牌PC机。 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2019年,许昌的新突破不胜枚举——黄河鲲鹏项目制造基地落户许昌,58天建成投产刷新“许昌速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活动中荣获小组第1名……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平台的带动作用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一起抓,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努力把许昌打造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今年作为“创新年”。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强调,创新是“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魂,要坚定不移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下,创新带来新机遇

今年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市广大企业家“疫”中突围,抢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并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化危为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跑出了经济复苏的“加速度”。

鄢陵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全县花木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受疫情影响,以往的销售旺季变成淡季,鄢陵却巧妙利用这段时间对全县花木产业进行整合提升。

5月11日,阳光明媚。位于鄢陵县花溪大道的唐韵园林内风景如画,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繁花绿树之间,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赏景、拍照。

前不久,唐韵园林的樱花、牡丹花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刷屏”。唐韵园林占地500亩,原是种植花木的苗圃,如今已成为许昌著名的景区。

“以前挣钱靠卖树,现在靠卖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唐韵园林对园区进行精品化改造,服务延伸到餐饮养生等领域。从卖花木到卖景观、卖生态,唐韵园林的创新之举并非个例。如今,鄢陵的很多花商正积极转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

河南森源重工的停车场上,几台准备交付的5G智慧型负压救护车和医疗救护方舱系列车辆格外显眼。登上其中一台医疗救援指挥方舱车,可容纳20人的指挥中心宽敞明亮,车内搭载的5G通信设备能够保障车辆在复杂环境下实现远程诊疗、可视化调度等。

很难想象,这批产品从无到有仅用了21天。疫情发生后,防疫物资供应紧张,河南森源重工果断将目光投向了医疗救护专用车领域,最早一批复工的就是他们的研发团队。不仅如此,河南森源重工还聚焦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短板,陆续研发了医疗救护保障系列科技产品。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一个“移动医院”,其研发的手术车、病房车、通信指挥车、宿营车等12种特种车辆,展开后相当于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医疗机构提出数千万元的合作意向。

距离许昌约100公里的国家电网郑州祭城供电所院内,施工人员正加紧赶工,20台由许继集团提供的有序充电设备即将安装完毕。与此同时,许继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一批刚下线的充电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疫情压力下,依托“新基建”的强劲东风,许继集团研究开发了有序充电、大功率、无线充电等40余款充换电产品,在提高充电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长寿命等方面取得突破。

企业因“新”而活,产业因“新”而变

市场经济下,创新的主体在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追求创新就没有出路可寻。

禹州市大张过滤公司是一家先进的制造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位。其与德国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的柔性隔膜滤板生产线属国内首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能提高60%的产能、降低30%的成本。

在魏都区万里交科智能制造产业园里,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搅拌机器人、护栏清洗机器人、装配式建筑无人生产线等“高智商”设备正在有序运行。企业负责人张良奇指着一台大型设备说:“这台用于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固废再生成套装备,可实现废料破碎、拆分、搅拌、再生等全链条的运转,将带动固废利用产业的大发展,形成我们企业新的增长点。”创新引领下,万里交科集团综合业绩连续3年增长超30%,旗下德通振动连续3年增长超200%。

新形势酝酿新机遇,新产业创造新空间。我市坚持“两手抓”,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持续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年初,我市发布了5G产业、智能电力装备产业、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高纯硅材料产业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智能电力装备等6个千亿元量级产业集群和3个100亿至500亿元量级产业集群,形成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一年来,我市九大重点新兴产业已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去年,我市在全省智能制造观摩活动中荣获小组第1名。

激发人才活力,营造创新氛围

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成长、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政策扶持、平台打造,为创新活力的迸发培育了最温润的土壤。

许昌从2016年开始启动“英才计划”,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招纳领军型人才。“招贤令”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纷至沓来,一个个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

2019年,我市发布“英才计划”2.0版;拿出8200万元奖励扶持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载体;深化科研院所、高校合作,6家企业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并获立项支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得国务院表彰,引进2个国家级平台,7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优环境、添活力,是我市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密码”之一。

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要让群众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成为现实,就要在实践中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为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应对挑战、爬坡过坎,我市深入实施“四个一百”专项行动,赢得了企业界的普遍赞誉,已解决问题近2500个。68家企业的债务风险、担保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批企业得以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为企业和市场减负松绑的关键之举。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率达到100%,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1.5亿元;提前完成4家国有“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市属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我市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考核评价中居第4位。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引领,牢固树立创新思维,持续发扬创新精神,心无旁骛创新、创造,就一定能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