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古瓦红柱诉尽古城沧桑

摘要: 长春观大殿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城南,是一座传奇建筑,始建年代不可考。几百年间,它供奉过泥胎神像,做过藩王府邸,当过办公场所,还曾是红色机关驻地,如今是教书育人之所。7月20日,记者前往进行了采访。

长春观大殿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城南,是一座传奇建筑,始建年代不可考。几百年间,它供奉过泥胎神像,做过藩王府邸,当过办公场所,还曾是红色机关驻地,如今是教书育人之所。7月20日,记者前往进行了采访。

古城道观曾是王府禁地

颍水之南,三峰山北,禹州古城屹立数千载。不知从何年何月起,禹州城南马府巷西段路北出现了一座道观。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道观迎来了一次重修。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把自己的弟弟朱见沛封为徽王,封地即在禹州。马府巷的这座道观成了徽王府的一部分。

徽王及其下属飞扬跋扈,欲霸占许州(今许昌)护城河。当时,徽王府有一名姓董的长史。一次,他路过许州时,被许州护城河“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胜景所吸引。董长史便告诉许州官员,他要请求徽王把许州护城河划归徽王府,当“后花园”。许州官员和百姓惧怕徽王的势力,便排干了护城河水,忍痛毁掉了荷花胜景。直到名宦邵宝担任许州知州,许州护城河才恢复了往昔的风采。这一事件被载入明嘉靖年间编修的《许州志》。

长春观大殿 吕正子 摄

徽王还私设大量官吏,但被河南左布政使徐恪革除。徽王居然上报朝廷状告徐恪。明宪宗是个有为的君主,训斥徽王:“自置官吏,不合礼制,徐恪无罪。”

后来,因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即嘉靖帝)笃信道教,朱见沛的孙子朱厚爝便把徽王府原先占据的那座道观进行了重修。

大明王朝覆灭后,徽王府也不复存在。徽王府中的道观却留了下来,成了今天禹州人熟知的长春观。

修志著史充当“禹州兰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民国年间,长春观大殿由宗教建筑变成了政府机构。

1919年,禹县知事(即县长)车云聘请王棽林、陈嘉桓、田春同等人在长春观大殿修纂《禹县志》,王棽林担任笔卿(即主笔)。

起初,修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没过多久,车云离开禹州,修志之事便无人问津。1921年春天,王棽林举家搬入长春观大殿,义务修志。其妻纺纱织布,其女日爨三餐。

1931年,王棽林、陈嘉桓等人议定将书稿交与开封马集文斋刊印。1935年,全书校对完毕;1937年,刊印告竣。1940年,禹县县长侯慕彝将该书再次付梓。

遗憾的是,为这部书付出17年心血的王棽林于1936年去世,未能看到《禹县志》刊印。《禹县志》共30卷,被后人称为“开一代学风之先的史料”。

长春殿石碑 吕正子 摄

革命之遗迹育人之庠序

长春观大殿的命运注定不凡。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邓小平为党委书记。1948年10月,中原局从宝丰县迁至禹县,驻地即在长春观大殿。

“长春观大殿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长春小学的校舍使用!”禹州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教风麟说,长春观现仅存大殿(即玉皇殿)。其位于长春小学校园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大式单檐歇山抬梁式绿琉璃瓦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46.37平方米。

“我们学校对长春观大殿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长春小学校长田利仁介绍,以前,这座大殿曾作为会议室使用,还存放有一些教学器具。几年前,因部分瓦片脱落,为保护学生安全,该校在这座大殿周围竖起了一圈儿铁皮围挡。长春观大殿除了有电灯、吊扇等现代电器外,主体结构未变。

长春观大殿既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长春观大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晨报记者 吕正子)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