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备受鼓舞,点滴记忆历久弥新

摘要:

“‘赶英超美’的事情,将来就靠他们了”

 

“这个是当时盛水的瓷茶壶。”2020年8月3日,在襄城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带着记者观看当年盛水的瓷茶壶后,今年72岁的李八七指着一张照片说,“毛主席对面的这个小孩儿就是我。”

 

“当时,我们正在上课,时间大概是10点多,教室外面传来‘毛主席好’‘毛主席好’的欢呼声。”李八七回忆,襄城县十里铺乡小张庄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听到毛主席到来的消息后,心细的学校老师当即决定让学生向毛主席献花,以表达敬仰之情。随即,他们拿下放在毛主席像旁的大红花,潮水般奔出教室。

 

张国卿同学代表全体师生向毛主席献了大红花。毛主席高兴地握住了学生李深义、张英、孙枝、张国卿的小手,和蔼地笑了。

 

毛主席看到李深义手里拿着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拿到手里一边看一边问:“多大了?叫什么名学?”

 

李深义回答:“10岁了,叫李深义。”

 

毛主席把课本递给他,勉励他:“要好好学习!”

 

然后,他向省、地、县干部说:“这些孩子大的有十来岁,小的不过六七岁,‘赶英超美’的事情,将来就靠他们了。”

 

李八七回忆,短暂休息后,毛主席指着不远处的两座烟叶炕房问:“那冒烟的高房子就是炕房吧?”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提出进炕房看看。在场的干部劝阻说:“炕房里温度太高,还是别进去了。”毛主席没有听从建议。

 

正在炕房里修理火垄的烟叶土专家、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梁运祥听到毛主席来了,丢下手中的泥瓦刀,急忙往外走,在门口与毛主席相遇。

 

毛主席紧紧地握住梁运祥沾满泥巴的手。梁运祥发现自己手上的泥巴沾污了毛主席的手时,露出十分尴尬的神色。

 

毛主席说:“没关系。”

 

在梁运祥的引领下,毛主席来到另一个炕房跟前。当时,炕房里面的温度有60摄氏度。毛主席不顾陪同者的劝阻,进去认真地看了一番。

 

走出炕房时,毛主席的脸上渗满汗珠。他一边擦汗一边说:“应该让吸烟的人都来这里看一看。”

 

11时40分,毛主席就要离开这里了,刘熙民诚挚地请毛主席到县委机关吃午饭。毛主席说:“不停了,还要赶路。”

 

即将离开襄城县境时,刘熙民从车上下来问:“主席还有什么指示?”毛主席握住刘熙民的手说:“你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啊!”刘熙民再次向毛主席表示:“我们一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保证完成今年的农业生产计划。”

 

一个星期后,家人询问李深义,是否愿意将名字改为李八七,以纪念毛主席视察襄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7岁时,他参军来到黑龙江。提干外调时,部队首长才了解到这一情况。此后,李深义所有档案的名字被改为李八七。

 

“见到毛主席,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这一生,始终在践行毛主席的嘱托,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李八七说。

 

“你们长葛无‘葛’啊”

 

当日下午2时,毛主席的专列驶进长葛县和尚桥火车站。下车以后,毛主席乘吉普车去视察和尚桥乡“五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田。

 

当吉普车行驶到和尚桥乡宗寨村东边的田地时,因田间道路被雨水冲坏,吉普车开不过去,工作人员准备让人修路,被毛主席阻止了。

 

他和大家一起步行,沿着田间道路走到一块40余亩的麦茬玉米田旁。毛主席看到这块农田管理细致,垄无杂草,说道:“你们长葛无‘葛’啊!”

 

他走过一条路沟,来到一块玉米试验田,向“五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询问玉米地翻了多深、施了多少肥、什么时间播种、浇了几遍水、计划产量多少等情况。

 

在宗寨村,毛主席询问,村里有没有食堂,生产队的规模大点儿好还是小点儿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回答,农忙时有个临时食堂,生产队的规模大点儿好。

 

返回火车站途中,当时的中共长葛县委负责人向毛主席汇报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然后,毛主席和陪同视察的地、县负责人一一握手告别,登上专列北去,结束了对许昌的视察。

 

为了纪念毛主席视察许昌农业,如今,襄城县既有“八七路”“八七小学”,又有“八七名苑”小区。

 

1968年,宗寨村除了将村名更改为八七村外,还在毛主席下汽车开始步行视察的地方修建了 “毛泽东视察村”纪念坊;在村东头毛主席视察的那块玉米试验田处修建了长葛市毛主席纪念馆;毛主席视察走过的那条田间小路后来也被命名为视察路。

 

“毛主席深入许昌农村,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询问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体现了一代伟人深入基层、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工作作风,给全党做了表率。当时,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同时书写了许昌党史上的光辉一页,成为许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裴红庆说。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