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1958年,伟人视察许昌农村

摘要:

历史长河,总有几许浪花,意义非凡。1958年8月7日,65岁的毛泽东主席在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等同志的陪同下,对许昌专区的襄城、长葛两县的部分农村进行了视察。这不仅对许昌乃至河南的农业、烟草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书写了许昌党史的光辉一页,成为许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的车轮来到2020年8月7日,在“毛主席视察许昌农村”62周年之际,本报聚焦“八七”,重温“许昌党史”,梳理我市农业特别是烟草产业发展,为许昌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加油助力!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为什么来河南视察?在许昌专区的襄城、长葛两县的部分农村视察,具体到了哪些地方?当时的有关情况有哪些?记者翻开许昌党史,探访相关人员,再现光辉“八七”。

 

毛主席为啥 视察许昌农村

 

“毛主席莅临许昌农村视察,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之后。”中共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苏耀亭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上来,并开始思考和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同时,毛主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国广大农村比较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实现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途径。

 

1958年5月5日至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在这次会议上,时任长葛县委第一书记吕炳光作了关于长葛农业发展的发言。毛主席当即给予高度评价。

 

5月13日,《人民日报》全文登载了吕炳光的发言。6月,国务院办公厅带领农科院、土壤研究所等部门的农业专家40余人到长葛孟排村帮助总结深翻改土的经验,总结编写出了《深翻改土》一书,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35000余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杂志也刊登文章介绍长葛深翻改土的经验。

 

1958年8月,毛主席决定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农村看看。在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时,毛主席获悉,襄城县的烟叶生产以量大质优而闻名全国,并在河南省最早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被誉为“社会主义之花”。

 

1958年8月6日,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后,根据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建议,毛主席把视察地点选在了“全国三大烤烟发源地之一”的襄城县。

 

8月6日夜,毛主席乘坐的专列开进许昌火车站,时任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马金铭等许昌专区有关负责人被通知上车和毛主席相见。

 

他们上车以后,列车立即开出,然后停靠在许昌飞机场的专用线上。在列车上,毛主席和他们一一握手。马金铭作了简短汇报。得知毛主席到许昌主要是视察农业生产情况时,马金铭邀请他到襄城县双庙乡郝庄村、茨沟乡三里沟村后梁庄、十里铺乡小张庄等地视察。这几个地方在一条线上,沿途都是庄稼地,代表了全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毛主席欣然同意。

 

自此,在许昌党史上留下了“毛主席视察许昌农村”的光辉一页。

 

“不要光照我, 应该照这儿”

 

苏耀亭介绍,1958年8月7日7时30分过后,毛主席乘坐的轿车在双庙乡郝庄村西的一块烟田旁徐徐停下。毛主席走下车后,对身边的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史向生,许昌地委副书记马金铭、专署专员王延太说:“这里的烟田很好,就在这里看看吧!”

 

毛主席下车后健步向路边的烟田走去。这是一块12亩大的烟田,田头一块三角形木牌吸引了毛主席的目光。他手扶木牌端详着,上面用毛笔写着“襄城县双庙乡第十四农业合作社第二生产队试验田”,木牌背后标着每亩计划产量及措施。

 

当时,宋海燕是河南日报记者,跟随采访视察活动。整个视察期间,他形影不离地紧紧跟随在毛主席身边。

 

2020年8月3日,已经89岁的许昌市文联离休干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宋海燕回忆,当毛主席从郝庄村的一块烟田里考察出来的时候,豆大的露珠把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打湿了。由于露水过大,他的两只脚上也沾满泥巴。

 

所有在场的人都为毛主席这种不辞辛苦的精神深深感动。他赶紧举起照相机抢先几步,拍摄这个十分感人的场面。

 

就在这一刹那,毛主席指着身边一片丰收在望的谷子对宋海燕说:“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儿。”

 

接着,毛主席健步走进齐胸深的谷地里。他赶忙举起相机,连拍几张。

 

这时,兴致极高的毛主席又打招呼,把陪他视察的吴芝圃和史向生也叫到自己身边,并且说:“咱们在这里照个相,叫北京人看看你们的庄稼。”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宋海燕马上举起相机,拍摄下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画面。后来,这张照片和报道毛主席视察的文章,同时发表在1958年8月13日的《河南日报》上。

 

凭着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宋海燕觉得毛主席主动要求照相这件事情太重大了,于是决定再拍一张。但是,当宋海燕重新调好相机,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时任许昌行署专员王延太“闯”进了画面。说时迟,那时快,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立即把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除了当时许多报刊竞相刊登外,中国摄影大师徐肖冰,亲自把这张照片命名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发表在1958年第九期《新闻战线》的扉页上。

 

时隔62年,宋海燕对记者说:“‘应该照这儿!’毛主席对我说的这句话,像打字机打到我的脑海里,一字,一字,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