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许昌不断实现新跨越

文明来敲门 幸福一座城

摘要: 初秋的许昌,公园里、道路旁,树木葱郁、五彩斑斓;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

核心提示

初秋的许昌,公园里、道路旁,树木葱郁、五彩斑斓;大街小巷、社区院落,整洁干净、赏心悦目……

尤其是大街小巷,每100米就有一个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或扶老爱幼,或指挥交通……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8月30日,在市区文峰路与八一路交会处,志愿者武杰在进行交通引导。 记者 牛书培 摄

前不久,在全省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许昌市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经验介绍,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在“创文”工作中,许昌市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不断增强市民“创文”的获得感、幸福感。

机制 上下齐心,打通文明创建“最后一公里”

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确保创建工作保持常态长效,确保文明成果持久利民惠民,已然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应有之义。

2001年,许昌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经过不懈努力,许昌市于2015年2月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11月,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审核确认,许昌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9月1日,记者在市区文化路上见到了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市容三大队大队长朱国磊,他正和队员们巡逻。“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多回家,最晚能忙到次日凌晨。”近期,朱国磊和队员们都是这样工作的。

据了解,万丰路一直是城市管理治理中的难点,曾多次出现反弹现象,沿街经营商铺的店主经常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每位队员每天要走4万多步,来来回回在辖区内巡查。很多队员的鞋都磨破了。”朱国磊说,对于万丰路店外违规经营问题,他们长期“钉”在此处,依法办案,现在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顽疾。

在社区,网格长杨敏忙着“串门”,了解居民诉求,帮助居民解决问题。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文惠社区党委书记张瑞敏告诉记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他们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的“三百走访”活动,逐户走访,调查摸底,收集辖区群众的诉求、普及文明知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一个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坚守,一项项贴心、暖心举措的出台,使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有一套决策、激励、推进、宣教、监督的创建机制;始终坚持部门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坚持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坚持干群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为民 暖心工程,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从点滴细节入手,从群众的诉求入手,我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征程中,给城市带来的改变,更多的是有温度的细节凸显。

市民刘伟经常外出,是许昌火车站的常客。以前,许昌火车站广场电动车随意进出,管理不规范,影响形象。不久前,许昌火车站广场四周多了很多石墩子,一方面美化了广场,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电动车随意进出。

冯庄街是一条背街小巷。以前,这条街路面破损严重、围墙残缺,居民行走不便。现在,魏都区对其进行了亮化、绿化、美化,不仅安装了照明路灯,而且在围墙上绘上精美的彩绘。附近居民感叹道:“这样的暖心工程,真是办到居民心坎儿上了。”

“刚站到斑马线上,车辆齐刷刷停下来让行。”不久前,来许昌游玩的安徽人胡小敏惊叹道,“许昌礼让斑马线可媲美杭州。”

许昌公安交管部门致力打造智慧路口、暖心路口、美丽路口,通过劝、罚、曝光等方式向不文明交通行为宣战。如今,在城区各个路口,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行人为文明驾驶员点赞已成为常态。

走进市区任何一家窗口单位,市民都可以看到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站随时可为市民提供常用药品、雨伞、针线等。

“创文”,重在过程,贵在民心。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领各项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创建之路。

我市一直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创建工作的标准,把夺杯拿牌与为民办事统一起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在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规范。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变化,享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实惠,增强了自觉参与创建、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参与 从我做起,文明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参与度,就没有满意度;没有付出感,就没有获得感。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许昌注重发挥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汇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以创建为荣,以创建为乐。

从捡起一点儿垃圾到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这场不断超越自我的“蝶变”,与其说是市民因“创文”而改变,不如说是“创文”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珍惜和爱护。

“我会继续做文明宣传员,希望文明的种子在许昌发芽开花。大家继续努力,让城市更美好。”志愿者王玉玲觉得,文明已经成为她和身边人的一种习惯。

我市中小学生、党员干部踊跃参加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在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2020年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名单中,我市的李景钊家庭和于红霞家庭榜上有名。他们忠诚履职、勇于奉献,弘扬了相亲相爱、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是广大市民学习的榜样。

如今,“最美”已经成为汉魏故都大地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赵笑功、张文亚、吴孟龙、张志勇等一个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

“最美家庭”“许昌好人”不断涌现,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成为文明的精神标杆,实现了“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当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时,就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许昌,因此变得更加文明、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