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刘门村:柿树“种”出好日子

摘要: 初秋时节,笔者来到曾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采访脱贫攻坚工作及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初秋时节,笔者来到曾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采访脱贫攻坚工作及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海亮介绍,刘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有356户15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557人,目前还有1户3人未脱贫。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脱贫责任组和村“两委”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先后荣获“禹州市美丽乡村”“许昌市美丽乡村”等称号。

刘门村曾是典型的资源型村庄,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煤炭的无序开采使原本古朴美丽的村庄变得坑洼遍地、煤灰飞扬。随着国家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实施煤炭企业整合,以下井采矿为生的村民失去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较为困难。2014年,该村成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党员干部认真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一致认为,村里有柿树种植的传统,可以在柿树种植上做文章。

2016年以来,刘门村先后成立了绿航、三阳、众颖等5个农业合作社和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贫困户”带贫模式。该村“两委”与群众一起,冒酷暑、顶严寒,用5年时间平整了千亩荒山,种上了16万多棵柿树,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银山”。红彤彤的柿子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2016年,仅此一项,就带动贫困户就业120人,贫困户依托柿子产业收入36万元。当年,88户350人成功脱贫,刘门村脱贫摘帽,由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经多年发展,目前,刘门村已种植尖柿、黑柿、山柿等10多个品种,开发出烘柿、柿饼、柿子醋等多种产品。去年,该村种植尖柿3360亩,实现销售收入360万元,利润68万元。刘门村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富裕起来的刘门村更加注重民生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近年来,该村规划建设上区、下区两个新村,并实现整体搬迁入住;安装太阳能路灯102盏,对村里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建设了3个游园;建设了“幸福院”,实现了失能、独居老人老有所养。“下一步,我们准备筹资180万元建设柿饼包装车间、储存车间、晾晒车间等,申请柿饼加工绿色认证,提高生产标准,拉长柿子产业链条,使刘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柿乡’。”站在柿树种植基地,李海亮挥舞着手臂,描绘着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