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尚庄古槐来自“洪洞移民”的乡愁

摘要: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这首广泛流传的民谣讲述着“明初大移民”中“洪洞移民”对故乡的怀念。在河南省许昌市,许多村庄与“洪洞移民”有关。一支尚氏族人便因“他乡”的一棵古槐定居在了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他们又栽下槐树,用600多年的光阴寄托乡愁。

600多年老树铿锵挺立

9月22日下午,襄城县湛北乡尚庄村静谧安详。该村中心街西头路北伫立着一棵大树。它有近3层楼高,树干有两抱多粗,根部深深地扎在泥土中,周围砌有水泥花坛。

走近看,大树的树干离地面1.3米处有一个巨大的树洞。树干已经中空,然而树的长势非常旺盛。尤其是树冠极力向四周伸展,“亭亭如车盖”不过如是。

“这棵树是棵老槐树,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俺村建村时栽下的!”尚庄村70岁老人朱自强是名老党员,在村中德高望重。他介绍,以前尚庄村有两棵古槐树。其中一棵据传栽植于汉代,尚庄人把它称为汉代古槐,把这棵600多年的槐树称为建村古槐。许昌市林业部门编订的《许昌市古树名木一览表》对这棵古树有更为详细的记录:树龄600多年,树高8米,胸围221厘米,冠幅10米。

尚庄古槐 吕正子 摄

尚庄村的起源和山西省洪洞县有关。尚庄村的尚氏先人就是在明朝初年从山西来到了这里。

“传说,尚氏祖先开始迁移时也是从洪洞县大槐树下出发的!”朱自强说,尚氏先人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汉代古槐和故乡洪洞县的槐树很相似,便在此安定下来。为了纪念故乡,尚氏先人在村中栽了10棵槐树。遗憾的是,汉代古槐于2012年被砍伐,尚氏先人栽植的槐树仅存活下来这一棵。

那人,那井,那庙

尚庄村建村以后,历经600多年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规模逐渐增大。如今,该村共有15个姓氏。不过,让人诧异的是,最初建村的尚氏族人在今天的尚庄村消失了。“早在民国年间,尚庄村便没有尚氏族人了。”朱自强介绍,据传尚氏族人中的一户迁到了襄城县紫云镇居住。如今,尚氏祖坟还在村中。

大槐树东南方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中央建有一座亭子,亭前有一眼红石砌成、被封住口的井。井旁立有一块已经生锈的金属铭牌,上有“尚庄西龙泉井”6个字以及井的简介。

“这眼井也是古井。听老辈人讲,尚氏祖先来此建村前就有了,可以说它比尚庄村的历史还久远!”在朱自强的记忆中,这眼井的井水甘甜可口。村民们为了保护它,用石条自井底护砌至井口,还造了井台。其地处村西,故被称为西龙泉井,如今已经干涸。

西龙泉井北有一座七星庙,传说也是尚氏先人建的。相传,唐太宗时,一张姓将军奉旨北伐突厥,率兵行至洪洞县不远的孤山时迷路了。时值深夜,张将军焦急万分,突然抬头看到天上的北斗七星,并以此辨别出了方位。他立即翻身下马,向北斗七星叩拜,并许诺如得胜而归,便为北斗七星建庙。后来,他打了胜仗,回到长安后便将这件事禀报了唐太宗。李世民便下令在孤山建造了七星庙。尚氏先人迁居此地后也建了七星庙,为了寄托乡愁。

古树逢春,见证兴衰

尚庄村党支部书记周自克介绍,这棵老槐树已经中空,仅靠树皮向枝叶供应养分。20多年前,它几近枯死,没想到进入21世纪后却焕发了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它的变化似乎同尚庄村的发展相契合。

“20年前,俺村还是个贫困村!”周自克说,那时的尚庄人以务农为生,人均年收入仅为700元。穷则思变,2001年,尚庄村找到了大棚瓜菜种植的发展路子。当时,仅有13户农户承包了45亩土地参与大棚瓜菜种植。经过19年的发展,尚庄村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已达1100亩,有各类大棚800多座,单亩产值1.8万元。该村还依托特色产业成功举办了9届西瓜节,赢得了“中原西瓜第一村”的美名。

“建村古槐称得上俺村的‘老祖宗’!”周自克说,以后他们会沿着大棚瓜菜种植的路子走下去,让村民们富起来,让建村古槐见证尚庄村的新辉煌。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