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守护东汉淮陵侯的双翼石辟邪

摘要:

9月23日,记者走进河南省许昌博物馆,被陈展于二楼大厅的一尊大型石雕所吸引,这就是许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双翼石辟邪。它似狮而带翅膀,高大威猛、雄壮矫健、昂首怒目、气势豪迈,虽肢体残缺,但仍尽现王者风范。

辟邪神兽,“汉魏帝都”的“特产”

石辟邪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汉代,天人感应学说与君权神授观念盛行,统治阶级出于对现实享乐生活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希望死后升仙,获得永恒的生命。帝王、贵族生前往往耗费巨资修建陵墓,不仅在墓室内存放丰厚的随葬品,还在墓室外放置大型神兽镇守门户、御凶辟邪,保佑其灵魂不受干扰和侵袭。

许昌博物馆资深文物专家赫连玉芳介绍,河南已出土的石辟邪主要分布于“汉魏帝都”,即洛阳、南阳、许昌等地。全国石辟邪以1992年在洛阳出土的最为精致绝伦。

作为陵前的仪仗石雕,辟邪常与天禄配对。相传,独角为天禄,双角为辟邪。但是带角的天禄和辟邪只在书中有记载,未有实物出土。

2005年出土,守护的墓主人可能是东汉淮陵侯

许昌博物馆的这件石辟邪,如今独享二楼大厅“主宾”尊贵位置,头东尾西,背有两翼,昂首怒目,虽然四足残缺,但腿部动作呈奔跑状,造型十分矫健威武。它是在哪里出土的呢?

“2005年8月15日下午,有群众反映,襄城县颍阳镇一中建设工地出土了一尊石雕,样子像‘四不像’。”许昌博物馆工作人员陈文利回忆说,接到通知后,他们立即赶到施工现场,发现距地表两米左右露出来大半个石雕。“石辟邪!我们都很兴奋。”大家迅速调来重型吊车和卡车,将其小心翼翼地整体取出,运抵位于许昌市文峰路的原许昌博物馆,安放在后院。

2005年8月,双翼石辟邪出土现场。 许昌博物馆供图

经测量,该石辟邪长230.8厘米、宽101厘米、高202.8厘米,是立体圆雕,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重4吨多。经文物专家鉴定,其系汉代双翼石辟邪,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属于三级文物。

文物专家在反复研究史料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件石辟邪有可能是东汉王霸墓前的神兽。

王霸,字元伯,汉族,颍川颍阳(今襄城县)人,东汉将领,守边20余年,与匈奴、乌桓作战近百次,先后受封为王乡侯、富波侯、向侯、淮陵侯。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王霸因病隐退,病逝后归葬故里。颍阳镇新杨庄村东北的许南路西侧,原有四大墓冢,据说是王霸及承袭其侯位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的墓地,人称四侯冢。这四座汉墓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夷平。

许昌“维纳斯”,历经三次搬迁

“出土时,这件石辟邪的腿、足、尾、头等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影响整体完美。我们曾想办法对它进行修复,但效果并不理想。”陈文利说,因为它是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的,若用其他材质修复整体不协调,所以他们尝试几次后只好放弃。工作人员都称它是许昌的断臂“维纳斯”,具有残缺美。

双翼石辟邪历经三次搬迁 许昌博物馆供图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件石辟邪,许昌博物馆先后将它迁移3次。

2005年8月,他们将它运到位于许昌市文峰路的原许昌博物馆,安放在后院。不久,为了更好地将它展示给广大市民,他们又动用枕木、导链,用一周时间把它挪到前院对着大门的醒目位置。

2011年5月,许昌博物馆新馆开馆之前,他们用卡车和吊车将它从旧馆搬运到新馆一楼,然后动用重型吊机吊到二楼平台上。该平台在建造时特意进行了加梁、加钢筋的固化处理。

入住“新家”以来,该石辟邪已迎接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成为“三国文化之乡”璀璨文明史的优秀“代言者”。

双翼石辟邪,为何可做“镇馆之宝”?

2005年出土的双翼石辟邪属于三级文物。单论文物价值,它并不是最稀有珍贵的。那么,为什么文物界和市民普遍把它视为许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许昌市文物专家解释:这件石辟邪体形巨大、气势雄壮、享有王侯丧葬规格,其他文物难以与之比肩,因此独享“镇馆之宝”的待遇。

陈展于许昌博物馆二楼大厅的双翼石辟邪 许昌博物馆供图

许昌出土过3件石辟邪

许昌市一共出土过3件石辟邪,分别源自建安区(原许昌县)、禹州市、襄城县。

第一件石辟邪1988年出土于建安区(原许昌县)榆林乡小张庄村,长200厘米、宽43厘米、高130厘米,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颇具大汉雄风,1998年被征集到河南博物院,目前在河南博物院展出。许昌博物馆按1比1的比例制作了一件复制品,现陈展于三楼曹魏许都厅。

第二件就是本文介绍的双翼石辟邪,现陈展于许昌博物馆二楼大厅。

第三件石辟邪长215厘米、宽46厘米、高115厘米,重近1吨,是立体圆雕,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现由禹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保管。

责任编辑: 黄冠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