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揭晓,光明社区一支志愿服务队上榜

许昌“老妈妈”,一针一线缝出城市“名片”

摘要: 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由一群普普通通的老妈妈组成。30年来,她们做了一件看似简单却又极不平凡的事情:利用周末时间走进消防队和部队,开展缝补、洗衣等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用朴素而悠长的情怀,谱写了一曲传递爱与温暖的人间佳话。

核心提示

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由一群普普通通的老妈妈组成。30年来,她们做了一件看似简单却又极不平凡的事情:利用周末时间走进消防队和部队,开展缝补、洗衣等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用朴素而悠长的情怀,谱写了一曲传递爱与温暖的人间佳话。

11月9日,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揭晓,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上榜,在全省入围的5个集体中排名榜首。

不间断的“母子”情

30年坚守的志愿服务

“孩子,过来试试,看鞋垫大小中不中?”前不久,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又一次来到市消防救援支队魏都区五一路消防救援站,为消防员带来了矿泉水、毛巾和鞋垫。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是一支拥军爱军志愿服务队伍,发起人为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已年过八旬、拥有70年党龄的袁雪云。

目前,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共有40余名队员,多数为当地居委会退休老人和热心群众。

自1990年至今的30年间,她们风雨无阻,每月定时拿着针线盒、洗衣粉等,来到部队或消防队,上门开展清洗衣物、缝缝补补等志愿服务活动。

袁雪云成立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缘于30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

1990年,袁雪云刚从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不久。那年秋天,家住光明社区的她和十几位老姐妹到附近驻军开展爱心服务时,惊讶地发现,不少战士衣服烂了,就用透明胶布在背面粘补,甚至有人用铁丝拧上。特别是那些刚来的消防员,不是衣服磨破了,就是背包挂开了缝。她说:“看到孩子们这样,可把我心疼坏了。”

老姐妹们当场决定,组成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每月为“孩子们”缝洗衣服。从此,袁雪云骑着三轮车带着缝纫机,其他人带着针线、洗衣粉、肥皂,像春风一样将温暖送到营地。

1997年8月23日,天气酷热,老妈妈齐秀梅路上中暑,在路边小诊所简单输液之后,坚持骑车十几公里赶到驻许某部;2011年,袁雪云脚气感染,路都走不成,就让儿媳妇用自行车把她送到部队;2015年春天,老妈妈常秀菊骑车十几公里为部队官兵洗衣服……提起为部队官兵和消防员服务的一个个故事,她们有说不完的话。

1998年夏季,驻许杨根思部队的一名战士参加长江抗洪抢险归来,腿肿得跟小罐儿似的,痛得直哭。袁雪云心疼不已,就到市场买来姜汁醋,天天坚持给这名战士热敷。

一天、两天……一连坚持了30天,这名战士终于行走如常。“当时,这个孩子眼含热泪,真的叫了我一声妈。”袁雪云说。

提起她们,部队官兵和消防员众口一词:“跟亲妈没两样!”

袁雪云说,消防员训练多,衣服几天不洗就硬邦邦的,加上经常爬高上梯,衣服上到处都是窟窿。消防服又厚又硬,得用锥子扎才能补上。一天下来,老姐妹们浑身好像散了架一样。

30年,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说不尽的贴心事

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张名片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原班人马中,袁雪云年龄最大,陶翠罗最年轻,也已年过七旬,在家都是祖母级的人物。她们似乎比上班时还忙:夏天送西瓜,冬天送姜汤;中秋送月饼,过年送饺子;战士受伤了,送来药品;战士想家了,过来安慰……

2003年4月,非典肆虐,得知驻军武警官兵接到命令,即将奔赴市区医院疑似病区执行隔离任务后,袁雪云和姐妹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她们迅速组织起来,不分昼夜做起了口罩,赶在队伍出发前把1000多个口罩送到官兵手中。

2008年,在当时的魏都区消防大队,刚来的消防员小陈因不善与同事交流,显得有些孤僻。老妈妈董翠梅知道这一情况后,经常和他聊天儿,为他缝补衣物。每次逢年过节,家里的第一锅饺子、粽子,她总是端给小陈吃。小陈后来变得越来越开朗,并认董翠梅为干妈,后来一直与董妈妈书信不断。

几年前,一位老妈妈清理街头小广告时不小心崴了脚,脚面肿得老高,其他老妈妈都劝她在家好好休息。没想到,她几日后就和大家一起投入到“工作”中。这位老妈妈说:“坚持了这些年,不和老姐妹们一起去照顾娃们,心里感觉很不安!”

“照顾他们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年过七旬的老妈妈张爱说,“我们队伍里有面旗帜,就是袁书记(袁雪云)。自从退休后,我已经跟着袁书记干了几十年,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30年来,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在辖区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许昌的一张名片。

“志愿者工作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我们希望在全社会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氛围。”袁雪云说,令她欣慰的是,莲城大地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志愿服务故事。

不落地的接力棒

从社区“合唱”到全城“交响”

如今,消防队的条件好了,缝缝补补的事儿少了,老妈妈们就“与时俱进”,自己做道具,精心排练功夫扇、秧歌、快板儿,经常与驻地官兵、消防员联欢。

消防员谢志刚说:“老妈妈平常和我们谈心,把我们当亲儿子看待。我们有时训练挺累的,想家的时候,心里有啥话也给她们说,把她们当成亲妈一样。”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许多老妈妈还学会了舞蹈等艺术表演。袁雪云说,老妈妈们的舞蹈是由一位专业教师免费教授的。由于老人们腿脚不灵便,这位老师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一支舞蹈有时要教上半年。但这位老师从不厌烦,还说她退休了一定会加入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

受老妈妈们感染的,何止这位教师?

袁雪云说,2017年11月,她们去音响店买话筒,老板听说她们是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说什么都不要钱,免费送给了她们4支价值1000多元的话筒。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已从一个社区的合唱变成了全城的交响。她们用实际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鼓舞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今,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袁雪云志愿服务工作室,不断有人打电话给袁雪云,要求加入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已从10多人扩大到了60多人,成员也不再是单一的老妈妈。

2018年6月,这群老妈妈开展志愿服务的事迹入选全国妇联评选的“巾帼志愿者十大暖心故事”,她们也成为河南省的唯一入选者。

袁雪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相继离去,但我们还有下一代,还有接班人,这面服务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下。”

袁雪云相信,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接力棒永不会落地,这曲宏大的交响乐永不会落幕。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