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咋做好事效果更好?

志愿服务项目化,服务精准惠民生

摘要: 提到志愿服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就是做好事吗?”好事怎么做效果更好?如何让做好事成为常态?志愿服务项目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项目负责人宋改清(右)给社区老人送上红围巾。资料图片

提到志愿服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就是做好事吗?”好事怎么做效果更好?如何让做好事成为常态?志愿服务项目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许昌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正在火热进行。这一赛事在2018年已成功举办一届,“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糖豆妈妈讲故事”“效能父母公益沙龙”“科普大篷车乡村校园行”等18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这些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给群众带来了哪些便利?对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11月1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法律咨询到课业辅导,从电脑维修到义务理发……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有一家“志愿超市”。

“这家超市与普通的超市不一样,不卖商品,而是提供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11月11日,大同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改清对记者说。

大同社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4户3086人,面临窗口单位多、老旧庭院多、空巢老人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农民工子女多“五多”压力。

大同社区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单位、企业、居民、社会组织、党员等资源,打造了“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项目,为群众提供医疗义诊、爱心帮扶、邻里互助等14项便民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把便民服务送进小区楼院、送到百姓家中。

2016 年,该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018年4月,“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项目负责人宋改清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标兵”,荣登中国好人榜;2018年7月,“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项目荣获“许昌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8年,该项目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是许昌市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该项目坚持“社区居民所需、志愿服务所能”的原则,创新方法,开展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五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每周六举办益暖大同公益集市;长年为群众提供免费理发、义诊、家电维修、文艺演出、政策宣传服务,每月为老人举办集体祝寿活动;为解决暑期农民工子女无人看护问题,连续多年开办向日葵公益辅导班;定期举办社区一家亲百家宴,为100多位空巢老人提供“每天送问候、每周送服务、节日送慰问、生日送祝福、生病送医疗、急难送救助”“六送”服务。

“辖区老人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农民工子女多,居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很大。”宋改清告诉记者,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该社区成立了“志愿超市”,通过全面整合辖区无职党员、社工、社会组织的力量,将500余名志愿者进行归类,推出了医疗义诊、爱心帮扶、邻里互助等14项便民服务,并印成便民服务卡发放到居民手中,让居民根据需求享受“订单式”志愿服务。

“自从有了‘志愿超市’,我们遇到问题不用发愁了。”居民纷纷表示。“志愿超市”的成立,不仅让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加入。目前,“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该社区已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项目“百花齐放”,

精准服务温暖人心

一辆满载“科学知识”的大篷车开进校园,一个个可操作的科普展品涵盖了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孩子们在这些科普展品前或驻足观看,或动手操作……这样的场景,对于我市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科普大篷车乡村校园行”是市科协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针对偏远农村中小学校科普知识资源匮乏等问题实施的科普志愿服务项目,旨在提高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科普大篷车共有25件展品。它们体积小、灵活机动,对场地等条件要求低,被称为“科普轻骑兵”。科普大篷车承载着乡村孩子的科学梦,一趟趟深入偏远乡村学校,送上难得一见的科普盛宴,使乡村中小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糖豆妈妈讲故事”是魏都区以许昌市健康路小学为主体实施的普及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许昌市健康路小学立足自身“诵千古经典、育书香少年”的办学特色,组建了“糖豆妈妈”志愿服务队,以市少儿图书馆为基地,采用故事课的形式,每周六上午义务给小朋友讲授三国典故、民俗风情、寓言、成语等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乡、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效能父母公益沙龙”是魏都区秋霞心理学校与许昌报业传媒集团融智传媒联合策划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涵盖亲子沟通、家风家教建设、青春期心理干预、考前心理干预等,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教育孩子要从教育家长自己开始”的观念,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实际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树立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理念。

除了“益暖大同·一刻钟便民志愿服务圈”“糖豆妈妈讲故事”“科普大篷车乡村校园行”“效能父母公益沙龙”外,我市还培育了“邻里守望·老人相聚乐”“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情暖夕阳红”“关爱空巢老人”“爱在魏都·救在身边”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需求。

其中,“爱在魏都·救在身边”社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培训是魏都区红十字会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宣传和普及急救知识,降低意外伤害造成的致残率、致死率。该项目创新培训方式,采用互动参与的培训模式和订单式设计思路,通过事先在社区进行调查,掌握居民的急救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我市目前有注册志愿者55.67万名、志愿者团队4814个,志愿服务总时长1474.8万小时。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也开始向项目化、品牌化发展。”市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钟说。

李晓钟表示,我市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相结合、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规范化、常态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我市志愿服务屡获殊荣。在2019年河南省“四个优秀”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我市的赵明远、周楠、刘艳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者”,许昌市图书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魏都区新时代家庭教育讲师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许昌市“文化魏都”公益剧场项目、许昌市襄城县“爱心午餐1+1”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许昌市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街道办事处恒大绿洲社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我市层出不穷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等,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形式、新活力。各种以便民服务、敬老助老、送医送教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逐渐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许昌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已经启动,将加强对优秀项目的孵化培育、投资支持和培训提升工作,支持优秀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和受益面,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实现持续深入发展。”李晓钟说。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