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安国明:永葆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

摘要:

在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樊沟社区,66岁的居民张金玲有个“百宝箱”:孩子的第一张奖状、孙子的百天照……凡是她认为重要的东西都收集在这个小箱子里,而她最喜欢的是一个“红本本”——股权证。

“有了这个‘红本本’,我既可参与集体资产的管理,又可坐享分红。”张金玲笑着说,“现在日子越过越滋润,这多亏咱社区有个‘富民书记’。”

张金玲口中的“富民书记”,正是樊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安国明。就在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上,安国明光荣上榜,被评为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樊沟社区,曾是许昌市多项改革的领头军:1982年,许昌市第一个无地村;1986年,许昌市第一个村民改市民的村;2001年,许昌市第一个取消村民小组的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樊沟所在的区域日渐繁华,但村里的土地也越来越少。“1997年,我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当时有个婶子拉着我的手说,40元钱连一袋面都买不住。”樊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安国明回忆说,村里一穷二白的困难景象和群众期待的眼神,令他彻夜难眠。

“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让樊沟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安国明表示,樊沟社区虽是“城中村”,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过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反复讨论,该社区最终确立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负债经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使土地增值、经济增收、居民增利”的发展目标,决定集资重建现有门面房,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

为了凑够建房款,樊沟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辛苦和努力总算没白费,2002年,该社区新建的第一座门面房竣工,并顺利出租,租赁费由过去的一年20多万元增长到100多万元。20余年来,樊沟社区的门面房面积由2000平方米扩大到20000平方米,集体总资产增值至2.2亿元,老百姓更是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中直接受益——樊沟社区失地居民的养老待遇从1997年的每月40元/人增长到如今最低的每月2000元/人。

“社区干部有眼光,养了会下‘金蛋’的‘老母鸡’。”群众如是说。养老待遇的持续改善,让失地居民心里乐开了花。如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2014年,樊沟社区成立了15人的改革领导小组,包括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等。2015年1月,《樊沟社区居民退休股权分配办法》由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356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分到了股份。2019年7月19日,许昌市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授予了樊沟社区,“樊沟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许昌市第一个登记赋码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居民变股东的成功转型。

“现在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该社区退休居民霍凤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可以自理的老人如果入住樊沟社区养老中心,一个月的费用在2200元左右,凭借社区居民身份享受七折优惠后为1540元,再减去社区给予的每月500元补贴,自己只需要每月拿出1040元。现在仅社区集体经济发放的退休金每月就有2000元,所以失地的我们根本不用再担心养老问题,更别说年底还有股份分红了。”

如今的樊沟社区,风清气正,欣欣向荣。棚户区经过改造,居民住进了楼房,用上了燃气、暖气;社区出资,让50岁以上的居民分批游台湾、游海南,圆了他们坐飞机、看大海、逛宝岛的梦想;社区养老,解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民风和谐,社区舞蹈队、文艺队、健身队不断涌现,好女儿、好儿子、好媳妇、好公婆人人争当……

“获评‘中国好人’,是荣誉,更是责任。”安国明表示,“今后,我们不仅要让合作社更加强大,而且要让社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让居民获得的股份红利逐年增长,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