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创新引擎”持续发力 “智造巨轮”满舵前行

——写在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摘要:

5月28日,在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风电控制车间,员工正在加紧生产。该公司近年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谭宜姝 摄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7%,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44家,“隐形冠军”培育入库企业达到100家。

2020年,我市474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70亿元;新增企业“上云”3880家,总量达到6106家,新增和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

2020年,我市25名市级领导联系102家重点工业企业,318名“首席服务官”服务880家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131条;全年累计减税降费23.1亿元,实现直接融资230亿元,新增贷款2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

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年”硕果累累

增效益成果满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本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然而,翻开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成果簿”,我们依然看到了一组组令人激动不已的数据——

我市深入推进实施“创新年”行动,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2%;长葛市、禹州市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襄城县、长葛市、禹州市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创新百强县(市)。

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44家,总量是“十二五”末的4倍,总量和增速均跃居全省第4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2家,数量较2019年翻一番。

创新载体更加丰富。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7家。

科技项目支持有力。9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创新示范专项)立项支持,获得支持资金2250万元,居全省第4位;新立项实施市级转型升级创新专项22个;121家企业得到省企业研发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金额达2725万元,企业数量和支持金额均较上年增幅超过50%。

创新成果大量涌现。104项科技成果完成国家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是2019年的2.2倍。

栽好梧桐引凤来。在科技创新合作、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我市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顺利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的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建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共建的实验室、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的阻燃材料实验室和检验检测机构等协同创新平台取得实质性进展。4个产学研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河南中心立项支持,获得省财政资助400万元,立项数和资助额均居全省第1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90项,成交额2.06亿元。

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远东传动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系全省唯一。许继集团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隐形冠军”培育入库企业达到100家。8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企业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质量标杆企业。远东传动、西继电梯进入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排行榜和重点行业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金汇不锈钢、黄河实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金汇不锈钢、黄河实业、瑞贝卡控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


◆优结构产业提升

促融合以“智”提“质”


许昌的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是关键。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大力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改造,474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70亿元;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增量;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智能化改造方面,积极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建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智能工厂(车间)、“双创”平台和基地、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68家,在全省2020年度智能制造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绿色化改造方面,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是2020年全省唯一实现国字号“四绿”全覆盖的地市。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居全省第一位;拥有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2个国家级绿色园区,与济源并列全省第一;5个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是全省绿色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市;许继仪表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全省仅10家)。

技术化改造方面,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对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改造优化,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效益。

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实施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102个项目完成投资383.5亿元。目前,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超过1/3,达到37.7%。

“两化”融合方面,是全省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唯一实现试点区域、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全覆盖的地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和贯标企业分别新增521家、41家,总量达到851家、91家;新增“上云”企业3880家,总量达到6106家,新增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


◆助发展当好“保姆”

解难题“干货”频出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市坚持“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一联三帮”“两个健康”行动,坚持为企业提供“保姆”服务,不断推出政策“干货”,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健康发展的18条具体措施,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25名市级领导联系102家重点工业企业,318名“首席服务官”服务880家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131个。

扎实开展产销、用工、银企、产学研用、“制造业+互联网”等对接活动。为182家企业提供产销对接服务,使西继迅达、许昌智能等一批“本地产品”在郑许市域铁路等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为2267家企业提供银企对接服务,实现银行授信(融资意向)456.3亿元;通过用工对接,帮助企业招聘员工2908人。市、县两级全部建成民营企业家学院,从规范发展、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

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各项惠企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3.1亿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8.4%。清理拖欠中小民营企业账款2.65亿元,纳入国家清欠台账系统的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

稳步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随着开普检测成功上市,主板上市公司达到7家。上市辅导企业4家,居全省第2位。随着宝润达新三板挂牌成功,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9家。2020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230亿元,新增贷款2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