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村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下)瓷上书画天成韵

“一窑双器”的倡导者——边继伟

2021-10-22 01:43:00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李炎

我要分享:

摘要:

钧瓷《火》

 

钧瓷《四方鼎》

 

扒村瓷鱼盘

 

扒村瓷石榴瓶

 

扒村瓷淑女瓶


 


核心提示:


9月24日,在位于禹州市浅井镇扒村的东张窑,制瓷艺人边继伟正在讲解“白地黑花瓷”的艺术风格和烧制工艺。现年44岁的边继伟是河南省技术能手、钧瓷烧制技艺许昌市非遗传承人、东张窑瓷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大多数传统制瓷艺人不同,边继伟走的是一条由摄影入门、文化研究入行的制瓷从业之路。


【出生瓷区】


由摄影步入瓷器行业,建立自家窑口东张窑


“和大多数传统制瓷艺人不同,我是由摄影步入制瓷行业的。”9月24日,在东张窑,河南省技术能手、钧瓷烧制技艺许昌市非遗传承人、东张窑瓷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边继伟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窑口,一边诉说其与扒村瓷的历史渊源。


2005年前后,作为摄影和文学爱好者,边继伟带着相机走进一个钧瓷窑坊。在该窑坊,他被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为此,边继伟拍摄了大量钧瓷烧制的图片和微观照片,并撰写了很多有关钧瓷的文字和诗作。由于对钧瓷的了解越来越深,钧瓷由表及里、绚丽多姿的美在边继伟脑海中挥之不去。


后来,边继伟从单位辞职,走进禹州知名窑口从事品牌宣传、文化研究和产品设计等工作。与此同时,他深入研究钧瓷烧制和釉料工艺创新,设计制作的钧瓷作品相继获得中工美、中陶协的金、银奖项,主导的釉种创新获得“许昌市十大创新成果奖”。因此,他获得了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禹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一系列殊荣。


扒村古称“东张镇”,享有“瓷都”的盛名,与有“钧都”之称的神垕镇相映生辉。“我小的时候,扒村到处可见堆积成山‘白地黑花瓷’碎片,偶尔有天青底蓝的钧瓷、彩瓷等。随着神垕镇因钧瓷名声越来越响,作为地地道道的扒村人,我有了建立自家窑口,弘扬和发展家乡瓷业的想法。”边继伟说,2021年,他在扒村窑遗址建立窑口,以“东张镇”为名,建立了东张窑。


【融合瓷种】


对比瓷器烧制工艺,探索“一窑双器”效果


“‘白地黑花红绿彩,钧瓷挂红孔雀蓝’这两句老话,全面概括了扒村瓷的品种和风格。”边继伟说,历史上,扒村窑主产“白地黑花瓷”,在艺术风格上被归为磁州窑系。实际上,扒村窑比磁州窑出现得早,不仅主产“白地黑花瓷”,而且兼烧钧瓷、三彩等。


建窑之初,边继伟就确定了“融合扒村瓷和钧瓷特色”的传承创新之路。虽然扒村瓷多为“白地黑花瓷”,但扒村窑同样出土过钧瓷的完整器和碎片。2005年,国家质检局在关于禹州市钧瓷原产地保护的批复文件中,明确指出钧瓷原产地保护区域为城区“四办”、神垕、鸿畅、苌庄及浅井。


“我认为,在扒村烧制钧瓷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独特意义。因此,应该打造一个更广义的扒村瓷概念,恢复和建立扒村‘白地黑花瓷’和钧瓷并存的扒村瓷体系。”边继伟说。


众所周知,烧制钧瓷和扒村瓷的气氛要求不同,一个需要氧化火,一个需要还原火。认真思索、勇于尝试,是边继伟烧瓷的风格。他尝试使用不同的烧制方式,通过改变窑口的升温曲线、进风大小和气氛环境,同窑烧制钧瓷和扒村瓷。


“我在烧制钧瓷时放入扒村瓷,在烧制扒村瓷时放入钧瓷,通过对比两种瓷器的烧制技艺,总结不同气氛对器物成色的影响,探索‘一窑双器’的窑变效果。”边继伟说,他希望在一次烧制过程中,同时烧成扒村瓷和钧瓷,从“一窑双器”到“一器双色”,从而奠定扒村瓷的基础概念。这是边继伟对于瓷种融合的目标和追求。


在东张窑记者看到,很多传统瓶型增加了浮雕,这些浮雕与瓶身线条完美结合。“扒村瓷的美在于瓷上作画,钧瓷讲究自然窑变。我们把更多的绘画艺术变为浮雕,把大自然的美丽形态附加在瓷器上,再利用钧釉烧制,使两个瓷种相互结合,呈现出了别样的灵动之美。”边继伟说。


【向难而行】


追求瓷器自然窑变,打破钧瓷无对定律


虽然准备充分,但边继伟在建立窑口后,各种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由于资金原因,边继伟没有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有技术问题全部自己解决。4个月来,他屏蔽了一般性社交,一门心思钻进窑口,自己配釉、烧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胎体釉料的配方到设置窑炉结构,从掌握窑炉升温曲线到分析烧制缺陷,烧瓷的常见问题几乎经历了个遍。


“瓷器烧制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窑变,而且必须是无人为干预的自然窑变。”边继伟说,钧瓷没有窑变效果就没有观赏价值,具有从浅到深、从天青月白到出窑万彩一系列色彩变化的钧瓷,才是精品。


“烧制瓷器最怕烧‘催’(窑变效果不理想),但‘催’得好才能烧出珍品。”边继伟说,为了追求“催色”的自然效果,他不断尝试猛火、柔火等烧法,调整转火温度和烧制时间。起初的几窑,大部分瓷器烧制不理想。经过求教名师,他果断扒掉刚建3个月的窑炉烟道,调整进风口位置。


“最近一窑,我烧出了窑变效果明显的传统红釉作品。其中,一对四方鱼瓶窑变效果极其相近,相关藏家称其打破了‘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定律。”边继伟坦言,扒村制瓷技师缺乏、技师技术层次不高,是恢复和发展扒村瓷需要慢慢解决的问题。


如今,刚刚成立的东张窑瓷业有限公司,正在边继伟等一批有志之士的带领下,既承前猷、再谋新篇。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