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社区旧事(一)我市首家影院的红色故事

2021-10-24 21:19:29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南大街旧照 资料图片

 

老电影院的座椅 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连日来,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播,不少市民前去观影。看着如今豪华舒适的影院,让人不禁想起了许昌老电影院的故事。电影院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那个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看电影是一件时尚又奢侈的事情。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豫园社区内,就有几家许昌人曾经熟悉的电影院。许昌剧院、春秋大剧院、人民电影院……这些老电影院总有你抹不去的回忆。本期《许昌往事》,我们来到豫园社区寻找老电影院的故事。

核心提示

许昌首家影院就像一部专门回放城市故事与记忆的放映机,打开后,浮光掠影在胶片的轮转中凸显出来。1934年,在抗日救国的舆论声中,许昌首家影院(如今人民路路南原魏都区政府对面)开业了!10月15日,记者在人民路上寻找许昌首家影院的红色故事。

许昌首家影院是如何兴办的?

说起电影院,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目前,国内传统的说法是,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与乍浦路交叉口搭建的虹口大戏院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此结论有待商榷。史料证明,电影院最早出现在哈尔滨,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广泛兴办,而许昌的第一家电影院是在抗日救国的舆论声中“诞生”的。

当日上午,记者寻访居住在人民路的老年人,听他们讲述许昌第一家电影院的故事。

“我听父亲讲,许昌第一家电影院就在原魏都区人民法院院内。”已经74岁的毛福民告诉记者,该电影院存在的时间很短,前身是一家戏院。

我市文史资料记载:1932年4月26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表了对日宣战的通电。当时,许昌县立男子师范学校校长蒋介民(又名蒋自力、共产党员)、私立许昌灞陵中学的校务主任贺仲莲(又名贺建华,共产党员)和路岩岭(共产党员)为响应党的号召,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阶层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决定兴办电影院。

沈世昌曾在《许昌第一所电影院》这篇文章中讲到,1934年年底,蒋介民与许昌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吴中甫商议筹资兴办许昌电影院,蒋介民和路岩岭负责组织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原来的许昌城隍庙门前路南租赁一个戏院,约200个座位,添置简单的电影播放仪器后,许昌第一家电影院就成立了。

路岩岭名为民众教育馆的干事,实为许昌电影院的经理,主持电影院的演出和运作。该电影院开业后,播放了《大路歌》《乾隆游江南》《淞沪之战》(曾用名《上海之战》)等一系列进步影片,为抗日救国打造了革命舆论。

电影院里的抗日救国教育

电影院的开办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国民党许昌县党部书记畏慑群众日益增长的抗日怒潮,经常到电影院捣乱、破坏刁难,不许其播放进步影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路岩岭听说许昌专员的太太爱看电影,外号“电影迷”。于是,路岩岭就登门给她送电影票。专员太太当即问路岩岭是什么影片,路岩岭回答是《上海之战》,抗日战争的名片。

那天,影片正在放映,许昌县党部书记一看电影播放的是《上海之战》,就对路岩岭大发雷霆,要求禁播该片!

路岩岭说:“这是专员太太叫播放的,你如果不相信,咱们可以去问问。”许昌县党部书记见到专员太太说:“太太这影片不能播放!”

专员太太不悦地反问道:“为什么不能演?打日本的片子为什么不好?你说怎么不好?”专员太太连连质问,弄得许昌县党部书记无言以对,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这使《上海之战》得以继续播放,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喝彩和好评!

《上海之战》的播放,使广大观众受到了一次抗日救国教育。当时,许昌县民众教育馆还吸收了一些爱国青年,晚间办学习班,每晚每人发放电影票一张。路岩岭利用学习时间,向爱国青年讲述革命形势和革命故事,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迎接全民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昌这家电影院由于公开播放进步影片,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百般阻挠,加之经费不足,这个宣传抗日爱国的“阵地”仅半年时间就停办了,抗日爱国宣传转入了“地下”。

“抗日奇花”许昌青年剧社

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我国的大好河山瞬间硝烟弥漫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的青年学生成立了许昌青年剧社。他们用歌曲、戏剧激励大家,动员更多的人参加抗日队伍。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在1931年设置了筹备处,就在人民路附近。

赵金鉴撰写的文史资料《三分团许昌分团部纪事点滴》中提到,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开始发展团员时,为个别发展,故较少,以后成批发展,举行集体入团仪式。

1942年,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曾在南关三星舞台举行集体入团仪式。参加的学生有五区联师、灞陵中学、许昌中学、培德中学等校师生约千人,由柴德峰主持,新入团人数在200人以上。

为了迅速发展团员,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许昌曾三次集体入团仪式。1947年10月,在许昌即将第一次解放时,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干事会要求,许昌各中等学校的学生,凡是没有加入的,以校为单位,按学生名册,一律集体加入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组织了许昌青年剧社。抗战期间,许昌青年剧社以此为基地,先后公演《大风》《毒药》《君山之夜》《马百计》《我也是中国人》《上海之夜》《碧血黄花》《雷雨》《日出》《国家至上》等著名话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除了在许昌演出外,许昌青年剧社还到漯河、周口等地演出,颇受群众欢迎。演出收入,一部分作为剧社开支,另一部分补助演职人员的日常生活。

此外,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许昌分团还开办青年书店、青年旅社、青年浴池等。许昌青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国家责任,用各种声音唤醒民众,一路播撒抗日爱国的种子,令人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