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独深相期许哲学

——读《三松堂自序》

2021-11-24 10:45:59  来源:  作者: 汪甲奇

我要分享:

摘要:

冯友兰先生是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期许,潜心钻研,埋首著述,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完成了他“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宏大抱负。

冯友兰是典型的“民国式学人”:生逢家国存亡之际,胸怀报效祖国大志,旧学存储根底深厚,学术立意打通中西,与古为新,发愤著述。12岁,他因一篇文章,大放异彩,名噪乡里。崭露头角的冯友兰,带着对知识的渴望继续深造,国外求学经历,又打开了他系统认识西方哲学的大门。冯友兰发现,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的中国,竟然没有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哲学的著作,事实上,中国并不是没有哲学,相反,中国有很深厚的哲学文化土壤。中国的哲学根植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深藏在每一部著作中,体现在每一言行中。

从晚清到民国的近100年,是近代中国的大变局。当时社会在个别学儒反儒的社会激进分子的带动下,产生了一个对中国文化全面否定的时代潮流,他们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文化的原因,尤其是儒学的缘故。更有甚者提倡用“世界语”而放弃我们自己的语言。值此乱世之时,冯友兰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潜心研究,尝试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发现并整理中国哲学,1931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大力推崇儒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独尊和正统地位,这部作品是中国首部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专书,是几百年来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分析诠释最好的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国哲学思想的传播与升华起到匡正扶危的作用。

对于哲学,冯友兰认为:“只要是新酒,用个旧瓶子装着,没有什么不可以,怕的是“新瓶装旧酒”,那是“换汤不换药”。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时候,冯友兰不仅已八十五岁高龄,视力还有障碍,但他仍坚持每天9点钟开始工作,由于行动不便,他坚持上午不喝水,避免上厕所。生命的最后一两年,冯友兰更是频繁地来往于家与医院之间。1990年初,病床上的冯友兰低声对女儿宗璞说:“庄子说过,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也;张横渠又说,生,吾顺事;殁,吾宁也。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1990年7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终于完成。1990年11月,他在95岁生日到来前几日,溘然长逝。冯友兰通晓今古、学贯中西,从传统儒学到新实在论,从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不体现一个伟大学者不断追求学术创新和发展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永不停息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是冯友兰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