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如意 最走心的古代定情信物

2022-04-27 16:33:15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图片由许昌博物馆提供 青白玉三镶木如意

□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周杉杉

在热播的清宫剧《如懿传》中,有这样一段选秀的画面:乾隆皇帝还是皇子时的一次府邸选秀,赐玉如意者为嫡福晋,赐荷包者为侧福晋。

这种宫廷剧中的场景,让不少现代人想知道,为何选秀的信物是玉如意?玉如意有什么寓意?在古代,有哪些场合会用到玉如意?

想看看玉如意,想了解玉如意,我们不妨来到许昌博物馆,这里就陈展着一件清代的玉如意。4月20日,记者来到许昌博物馆,带您“穿越”时光,了解玉如意的故事。

如意的原形是古代一种爪杖?

当日上午,记者在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厅见到了青白玉三镶木如意。它以弯曲的长条形木柄为托,在首、中、尾三处椭圆形的瓦座上分别镶3块青白玉,以多层镂雕手法雕刻出一只大雁展翅藏于莲花叶丛中。

“这是一件象征吉祥的陈设品,高10厘米,长和宽分别是49厘米、12厘米。”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这件玉如意是清代的物件,工艺考究,雕刻精美。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具有吉祥驱邪、承载美好愿望的含义。

如意之产生,由来久矣。从乾隆皇帝《咏商铜如意》诗中得知似乎商代已有如意,但遗憾的是实物不存,难以考证。

宋代高承所撰《事物祀原》里说,如意始源于战国。《晋书》中记载:“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是关于如意最早的记载。

“关于如意的起源,学术界有三种说法。”陈文利说。

第一种说法认为,如意作古代爪杖,即痒痒挠。《稗史类编》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它能帮助古人解决背脊痒痛,因“如人意”,故称“如意”。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魏晋时士大夫常手执如意,那时候的如意柄端多为心形,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并非用于搔痒,而是用来把玩。晋时巨富王恺生性奢豪,常与另一巨富石崇竞富。一次,王恺拿出皇帝赐给他的珊瑚树给石崇看,石崇把珊瑚树拿过来,连看也不看,就用铁如意敲碎珊瑚树,以示珊瑚树在他看来分文不值。

第二种说法认为,如意源于笏板,即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用来记录皇上的旨意以及自己准备上奏的事项。

第三种观点则最为贴切如意的内涵:“如意”梵语为“阿那律”,自印度传入中国,为讲经僧侣所持,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后逐渐演变为吉祥美好及睿智的象征。

千百年来,如意的造型、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明清时期,如意的材质更加丰富,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而在所有材质的如意中,玉如意最受人们欢迎。

从实用品向陈设品转变?

如意从实用品到陈设品,都经历了哪些转变过程?陈文利告诉记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成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除用它搔痒,还用它决策大事等,其威势有些近似于权杖。如南朝的韦睿在徐州的战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挥千军万马。

如意也是文人雅士喜爱之物。吟诗咏赋时,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用;休闲之时,还可以随身携带用于玩赏。

如意还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有:“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东吴的孙和,曾在月下跳如意舞,不慎打伤所宠爱邓夫人的脸颊,后虽治好了,但脸上仍留下了瘢痕。引诱后宫人效仿,遂成古代点靥之风。

从唐代开始,制作如意就更加讲究了,而且使造型丰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到了明、清时期,如意从实用品逐渐转变为一种陈设品,柄端手指形变为少见的灵芝形、云朵形状等,主体呈流线型,柄微曲,整体造型优美华丽。

如意有三种经典样式比较常见:天官式玉如意、灵芝式玉如意、三镶式玉如意。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高贵而威严;灵芝式如意的造型跟灵芝近似;三镶式玉如意就是把玉镶嵌在珍贵的紫檀木或者铜鎏金上。

玉如意真是皇帝选妃时的信物?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皇宫规定皇帝挑选皇后要送玉如意。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给哪一个女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在不少清宫剧中,这样的选秀场景经常出现,玉如意不仅是皇帝挑选皇后的凭证,而且还是帝后婚姻的见证。

清代的顺治皇帝福临,以及同治皇帝载淳、光绪皇帝载湉都是用玉如意挑选皇后的,尽管有的皇帝是被迫将玉如意送出去的。

皇帝迎娶皇后的大婚之夜,除了要在显眼的位置摆上皇帝送给的那柄玉如意之外,还要在大婚喜床上的四角都要各放一柄玉如意。迎娶的花轿里、洞房的案几上,甚至随行宫娥的手中,到处都是寓意美满幸福的玉如意。

清代皇帝好如意,是历代皇帝所不能及的,这可从清宫的档案、轶案乃至皇家的诗画中见到。

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嫔生日、节日,大臣们都要向皇帝后妃等敬献如意。最为有趣的是,曾有一位大臣一次进献了“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为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为了加官得宠,也会进献珍奇的如意。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中,就保存有进贡者题款的如意。据说,慈禧太后在六十寿辰时,在收受的寿礼中,仅如意就有珍品80件。

如意也是皇帝赏赐大臣及亲信的礼品,就连外国的一些使者有时也能得到皇帝馈赠的如意。

在民间,如意也是送礼佳品。人们常拿如意送给老人,表示祝寿。在婚礼上,新郎家如送给新娘家一柄如意,表示祝福他们美好如意;送一幅画着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骑在象背上的图案,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和合二仙手执如意,或如意与盒子、荷花在一起的吉祥图案,表示“和合如意”。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朴素也是最珍贵的祈愿,那就是万事如意。但“不如意事常八九”,玉如意这种象征平安吉祥、顺心如意的器物,正好在精神上弥补了人生“不如意”的缺憾。这也是玉如意深受大众欢迎的原因。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