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整理,为地方文化续脉

地方志里的许昌故事(一)

2022-07-15 09:50:07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张铮 杨淑雯

我要分享:

摘要:

□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杨淑雯


核心提示:方志是研究一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必不可少的史志,是一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珍贵古籍。许昌方志,蔚为壮观!7月4日,记者走进许昌市地方史志编纂室“方志书屋”,这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古籍,收藏的志书、年鉴和其他地情资料可为借阅者提供查阅、咨询服务,前来借阅的人都是开展本土文化研究课题的“行家里手”!今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为您讲述地方志里的许昌故事。

【方志历史】 许昌方志最早见于唐代

当日,记者在“方志书屋”里看到,这里不光有许昌的旧志书,还有省内外部分省市的志书、年鉴,许昌各县(市、区)志书、年鉴、镇志、村志等,共计3000余册。

“我国有记述历史的传统。方志不仅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而且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人物及经济发展状况收录于一体,可谓当地的百科全书。”市地方史志编纂室资料科科长王端告诉记者,1993年《许昌市志》记载,许昌方志编纂始于唐代,其中明清时期的成志(成书的地方志)居多。

据了解,自1982年新编方志工作开始,全市范围内有州志、县志44部,其中《许州志》(包括《颍川郡志》)9部、《许昌县志》2部、《长葛县志》5部、《鄢陵县志》11部、《禹县志》(包括《禹州志》《钧州志》)9部,襄城县《襄城县志》《古汜城志》《重修襄城县志》等8部。

“许昌第一部志书是唐代樊文深编纂的《中岳颍川志》,今佚,内容已无法考究。”王端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知州陈琏修《颍川郡志》;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继任知州田深校刊,共17卷,现仅存9至17卷,1至8卷已佚。此志为现存明代河南方志中最早的志书。

“地方志是记述一地情况的综合性文献资料,这些旧志是我市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组成部分。”市地方史志编纂室主任郭汶青说,许昌在旧志整理上成果颇丰,经过整理重印的许昌地区州、县旧志,成了研究许昌历史的重要依据。

【旧志研究】 展现许昌历史风貌的“全记录”

经济的发展状况;甄汝舟的《许州志》则收录了“许州古十景”,以诗文书画的形式反映了清代中期许昌的社会状况与自然风光。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许昌县志》绘制地图四十七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特别是全县四十保分图,均有文字说明,简明扼要、图文均佳。《金石》和《艺文》部分,有题有文,其中210页,保存了一部分宝贵的地方文献。

1931年至1933年,朱又廉主持《许昌县志》的编纂工作。初步定稿后,由于战乱,未能印刷出版。稿本由朱又廉保存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将稿本交于当时的许昌县人民政府,由该县档案馆保存,并于1986年出版。

许昌的旧方志,大多成书于明清时期。它们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向后人详细地展示了成书时代许昌各地的社会风貌。

已故原许昌县志总编室编辑,许昌市地方史志学会会员刘沛生在《此志,在许地旧志中影响最大》文中提到,邵宝纂修明弘治《许州志》,编纂中吸取了前志优点,又有较大改进,体例完备、条目清晰、内容丰富,在许地旧志中影响最大。本志每卷和多数类目之前写有“小序”,概括阐述该卷和该类目的主要内容与编写指导思想,有“画龙点睛”之妙,乃志书编写的一大创新。

“后之志许州者,皆以此志为楷模范本。”邵宝的《许州志》与康海的《武功志》被誉为明代方志的“海内双璧”。

在编排上,邵宝的《许州志》从实际出发,详载当时状况。如小民轻去其土条记载,当时许昌人“一遇凶荒,辄负担而出,谓之趋熟,虽不得已,然亦习惯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尚鬼信巫有病鲜用药、待客等条,也很有地方特色。

明嘉靖《许州志》,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许州知州张良知修,是现存明代《许州志》中唯一完整的版本。《人物》卷中增设“耆寿”记载长寿老人事迹;《杂述》卷中增设“戍役”记述戍边军士和选派各种工匠的姓名、职业、特长、籍贯等。

谢澭的《钧州志》收录资料丰富,较好地反映了明嘉靖年间,禹州社会

【史料价值】 为了解历史提供文献依据

在旧志整理方面,20世纪80年代,禹州第一届史志编委会曾尝试对民国《禹州志》进行点注,虽历经数年无果,却积累了珍贵的经验。2007年,他们在加强学习古汉语及借鉴外地旧志整理经验的基础上,孙彦春、董亚整理出了有注释的《钧州志》卷一、卷二点注稿。

1982年,襄城县派专人到北京查询,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分馆找到了《襄城县志》手抄稿。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工作人员把手抄稿拍照并依据照片,依次结集成册。

“旧志整理是挖掘和传承旧志中的历史智慧、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地方志编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对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郭汶青说,在旧志整理中,各县(市、区)都做了不少工作,为了方便市民阅读,满足市民需求,建安区还将《许昌县志》制作成电子版,为历史文化资料搭建了信息平台。

那么,整理和利用旧方志的意义何在?

郭汶青说,纵向看,一是为当前编写新方志提供史料,二是为科学工作者提供科学研究资料,三是服务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旧志大量记载了有关社会和自然方面有用的资料;横向看,旧志整理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当旧志的数据量足够厚重时,其科研价值就越大。旧志的方言文献,是了解、研究汉语方言及民族语言历史、演变过程最可靠、最珍贵的资料,极大弥补了传统文献对方言记录的不足,为历代小说、戏曲文献中方言俗语的释读提供了新视角,为大型历史方言工具书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语料。

整理旧志是起点,要向着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智慧这个目标奔赴。通过研究,旧志对古镇古村古街巷的保护、重点文物的修复传承、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将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文献依据。

如今,我市的“方志小屋”存放有3000余册古书籍,其对家乡文化研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