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绘就健康许昌壮美画卷

——许昌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年发展纪实

摘要:

先进技术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许辉 摄

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耿亚伟 摄

享受健康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大提升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许昌市卫健委提供)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5.12‰、3.70‰、2.2‰分别下降到2021年的4.13‰、2.96‰、2.14‰;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由2010年的2.69张、1.12人、0.96人分别增加到2021年的6.15张、2.75人、2.76人;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由2010年的158.27万份增加到431.80万份,建档率达96.77%……数据见证成绩,也彰显着守护群众健康的不变初心。

“卫生健康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办好这件事就是为人民谋利、为百姓造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全市医务工作者履职尽责、用心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许昌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冉高垒对记者说。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一幅健康许昌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巧构图 改革创新勾勒蓝图

“现在看病真是方便太多了,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把手术做了,专家是县里医院的,花费也低了很多。”家住襄城县王洛镇的李先生感触颇深地说。

李先生患有肩胛下弹力纤维瘤,本以为要到县里的医院去治疗,没想到在王洛镇中心卫生院就可以实施手术。为他做手术的副主任医师郭岗是襄城县人民医院驻王洛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

不仅是王洛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以来,襄城县3家县级医院下派100多名技术骨干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驻点帮扶和巡诊帮扶。不仅是人才帮扶,襄城县还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CT、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

这些都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作为我市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典型代表,襄城县以襄城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其他医院及16家乡镇卫生院、448个村(社区)卫生室,吸纳其他民营医院,组建了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七统一”管理,通过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双下沉、两提升,促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医共体内一家人,初步形成“小病就近治、常见病慢性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未病共同防”的有序就医格局。

2021年,襄城县内住院病人同比增加1597,县内住院患者就诊率82.35%,增长1.05%;牵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68.93%,增长4.09%;县域内基层就诊率70.01%,增长9.29%;县内医保资金使用率提高0.67%;群众患病率、住院率、就医次均费用均呈下降趋势。

医改,关乎民生,情系群众。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我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着眼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利率”销售后,我市全面取消了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跨省就医“一站式”结报,并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使药品耗材价格逐步下降,群众医药负担进一步减轻。我市还开展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启动实施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我市建立了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城乡跨区结合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网、县域医共体等涵盖国家、省所有模式的医联体,通过牵头医院派专家坐诊、对口支援帮扶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切入点,从慢性病患者、特殊群体等重点人群做起,我市逐步实现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实现了从患者找医生到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服务的转变。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为两个病种为突破口,我市建设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中心城区半小时、市域范围2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救治网络内的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教育、应急指挥和双向转诊等功能。与此同时,我市加大许都通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市不断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赋重彩 强基固本提升能力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加放心、舒心了。以前病情稍微重一些,就想去郑州甚至北京、上海求医,现在我们许昌就有不少实力过硬、环境舒适的好医院。”提到许昌最近十年的就医变化,市民周女士感慨地说。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卫生健康工作走强基固本之路,促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迅速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大批卫生健康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约70亿元,建成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级公立中医院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卫生健康工作要全面发展,除了做大“龙头”,更要筑牢“网底”。

在城市,我市连续多年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在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规范提升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

而且,我市率先在全省建成“三圈两网”,即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中心城区半小时和市域范围24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健康养生养老圈、计划生育家庭住院照料保障网、母婴安全保障网,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在农村,我市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均有一家政府建立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建立起标准化村卫生室,并做好村级卫生信息化硬件建设,基本实现了“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同时,我市1245个村卫生室完成产权公有化建设,公有化率达77.8%,超过省、市目标7.8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65家,其中医院1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2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家、其他卫生机构2家。按医院性质,公立医院22家、民营医院90家;按医院级别,三级医院7家,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三级专科医院4家。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由2010年的2.69张、1.12人、0.96人分别增加到2021年的6.15张、2.75人、2.76人。

一组组激动人心的数字,一份份催人奋进的答卷,都印证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实现硬件设施鸟枪换炮的同时,我市还努力推动软实力的提档升级。

我市大力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选取口腔、神经、癌症3个专业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推动与上海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深度合作,豫沪医学合作远程医疗中心、特色肿瘤诊疗中心、精准医学实验中心(复旦大学转化医学中心)3个中心正式挂牌,5个专家工作站完成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许昌依托于自身的中医药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禹州市中医院、鄢陵县中医院晋升为三级中医医院,禹州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中医科,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馆,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7%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老年人和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占比达到73.38%、81.29%,分别高于省定标准8个、16个百分点。

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拓展,鄢陵县、禹州市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禹州市华夏药都健康小镇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以强基固本为抓手,我市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增强健康福祉。

重点睛 健康惠民增进福祉

“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我能够发现早期乳腺癌,及时做了手术,免除了后顾之忧。”市民闫女士激动地说。

闫女士所说的“惠民政策”指的是免费“两癌”筛查这项民生实事。2021年,她在进行“两癌”筛查时,查出右侧乳房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最终被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由于发现及时,闫女士及时接受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像这样的健康惠民政策还有很多,都切切实实地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60多岁的市民赵女士曾因脑血管疾病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建议她赶紧住院治疗,可她死活不肯,因为她丈夫当时也躺在病床上,而他们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她担心孩子照顾不过来。赵女士也想过请护工,但考虑到经济原因,盘算一番后最终作罢。

然而,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扶助制度的实施解了赵女士的燃眉之急。“有了这个新政策,孩子可以去照顾他爸,我用补助的钱请了一个护工,照顾得可周到了。”赵女士说,“住院13天,补助了1300元,这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儿上。”

如果将健康许昌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惠民生则是点睛之笔。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画好健康惠民这一点睛之笔,认真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理念,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做好重点人员健康保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覆盖,公民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显著增强。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等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计划生育奖扶、特扶对象保障有力,在全省率先实施的“60周岁及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及特殊家庭住院护理扶助”在全国反响强烈。建成69个基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基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努力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深入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一老一小”照护能力明显加强。

——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力度,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标扩面。2021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2010年的9项增加到12项,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15元提高到每人79元。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由2010年的158.27万份增加到431.80万份,增长2.7倍;建档率达96.77%,高于国家、省6.77个百分点;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87个,签约居民280.86万人,签约率62.94%。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为群众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有效守护了群众健康。先后消灭了天花、丝虫病,消除了疟疾,连续27年无脊灰病例、33年无白喉病例发生,控制了麻风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病。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水平能力持续提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孕期检测率99.41%、药物阻断率98.51%,均达到国家目标要求。成功申报6个省级癌症防治中心、2个国家级近视防控示范县。

——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紧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围绕“减存量、防增量”双向发力,全面推进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了健康扶贫“12345”及精神障碍患者兜底保障的“许昌模式”,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覆盖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覆盖率“三个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两个90%”目标,全市46226名因病致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巧构图,赋重彩,重点睛,健康许昌的壮美画卷不断映入眼帘。值得期待的是,未来更加美好的画卷,正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新时代更加动人的华章,也将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朱培 时歌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