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百里漓江百里画

摘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百里漓江百里画-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10月10日电 月下漓江,波光粼粼。

一叶竹筏一张网,两只鸬鹚一盏灯。94岁的老渔翁黄全德撑着竹筏来到江心,忽明忽暗的渔火,神秘缥缈,几声吆喝之后,老人抡起一张渔网撒向江面。

这本是漓江之上传统的渔事,如今却引得众多旅拍爱好者竞相“打卡”。

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之美,黄布滩最是动人。成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上的图案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著名景点“黄布倒影”更是广为人知。图中撑一叶竹筏摇曳漓江之上的渔翁形象,带火了黄全德,也催生出新的旅游业态。

蓄起胡子、穿上蓑衣,随着旅拍业快速发展,兴坪镇许多像黄全德一样的渔民改行当起了“渔模”。渔网、渔灯、竹筏,也从昔日的生产工具变成了场景道具。

游客在漓江竹筏上拍照。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泛舟漓江,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青山尚留的“疤痕”,人们恐怕很难想象,风景如画的漓江两岸也曾遭受过度开采。群山间炮声隆隆、粉尘漫天,炸鱼、电鱼不时发生。采石挖砂、乱砍滥伐、乱养、乱经营等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一度遭到破坏。

2016年,桂林市壮士断腕,关停21家采石场,其中漓江风景名胜区内18家;投入资金约2.58亿元,开展生态修复。

如今,沿着山间小路来到暗嵅采石场旧址,裸露的山体已经复绿,山脚下的洼地形成一湾清潭。山谷间秋风习习,鸟鸣婉转,偶见村民于此歇脚纳凉。

黎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志贵说,从前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以为遍地是山,挖一点不算什么,生态被破坏了才回过神来。如今村民专心种植柑橘和中草药,或是从事旅游业,村里的乡村游等产业已经发展起来。

这是在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拍摄的漓江风光。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漓江之水,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汩汩流出,奔腾百里,滋养两岸350多万儿女。过去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而今人们日益从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态“颜值”的价值。

漓江支流遇龙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阳朔镇鸡窝渡村。灰瓦白墙、屋舍俨然、花团锦簇……择一处民宿,诗意栖居,成为许多游客在鸡窝渡的“打开方式”。

村民徐文通没想过,“鸡窝”里真能飞出“金凤凰”。3年前,鸡窝渡村污水横流、畜禽乱窜,许多游客到了村口转身就走。

“大环境变好了,我们才能发展旅游!”徐文通说。2019年7月,阳朔县对沿河部分村屯开展“五拆五清五建”环境综合整治。徐文通马上响应,率先拆除自家栏圈。村民们在此带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仅仅3个月,鸡窝渡村变样儿了。

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引入外地投资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现在村里高端民宿酒店就有10多家。村民有的自己开民宿、开农家乐,有的到景区公司、民宿酒店工作,大家纷纷吃上“旅游饭”。

“过去家家户户只要有竹筏就出来拉客,河面上混乱不堪。现在大家看,眼前这片风光多美啊!”阳朔县兴坪镇画山村村民廖雪林一边驾驶排筏,一边跟游客分享漓江故事。

渡船行驶在阳朔县兴坪镇漓江上。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廖雪林是漓江生态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将漓江上万余艘私家竹筏统一收购、规范管理,村民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成为漓江上的筏工。廖雪林说,遇上客流高峰一天能挣2000多元。此外,由于公司统筹安排,筏工轮班上岗,下班后,他还可以帮着妻子经营小商铺、打理果树,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桂林目前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漓江之畔,一幅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画卷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