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0:15:43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不忘初心
我要分享:
□不忘初心
在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中,春天无疑是一年中最灿烂的季节。春天孕育着希望,春天寄托着祝福,春天洋溢着热情,春天蓬勃着生机。如何去寻觅、感悟春天?唐诗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御春风而飞扬
古人云,春风如贵宾,一到便繁华。春风是神奇的,如丹青妙手,刹那间便可绘就锦绣画卷;春风是温柔的,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你;春风是轻盈的,不惊不扰,于无声处拂掠千山万水。在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春风意象的描写,而唐诗作为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巍巅峰,最具代表性。杜甫《绝句》中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最温馨的春风,作者有意将之与丽日、百花、芳草、飞燕、鸳鸯放在一起进行描写,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如临其境、心旷神怡之感,可以真切体会作者在晴空丽日、惠风和畅、百花竞放、花香飘荡的美好春日里,欢快愉悦的心情。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最灵巧的春风,作者采用高超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春风写得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凛冬刚过,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就娴熟麻利地裁出了袅袅丝丝的婀娜杨柳、万紫千红的花花草草,给大自然披上了盛装,换上了新颜,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里有两句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应该是最顽强的春风。诗句表现出的那种不怕挫折、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最让人感慨的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应该是最无奈的春风。作者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初遇美女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巧妙曲折地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最让人称绝的是孟郊《登科后》中的著名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最美妙的春风。诗句的画面感、代入感很强,读者闭上眼,仿佛就能看到一幅骏马踏春的唯美图画。诗人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失落后,终于登科及第,得知喜讯后,欣喜若狂,于是放声高歌,策马扬鞭,在鲜花遍地的长安城内飞奔驰骋,那神采飞扬的身影好潇洒、好可爱。还有白居易的《春风》:“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这应该是最公道的春风。诗中先后用了两次“春风”,但毫无重复之感,梅、樱、杏、桃、李、荠、榆七种植物似乎都对春风拥有感恩之情,尽管先后有序,次第开放,但它们均不抱怨、不埋怨,“皆道春风为我来”,这种知足常乐,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值得学习。
沐春雨而欣然
我们知道,“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晚期,一生几乎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社会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而他却总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淡定的心态去关注天下苍生,倾听自然万物。在他的笔下,再苦的事、再累的人、再痛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让世人分享。《春夜喜雨》便是如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正是由于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愿去听风观雨,感知自然,他笔下的风雨才有了灵性。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一场春雨,雨就来了。它静悄悄地,于某个晚上,蹑手蹑脚,不惊不扰,让人们安然睡眠,第二天早上却给人们“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惊喜。
再品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寥寥几句,每一个字都耐人寻味。“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酥”字精妙恰切,简直把春雨写神了。大家都读过朱自清的《春》,文章说,春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是对春雨的一种视觉描述,而诗人韩愈描写春雨则从味觉、触觉入手,用一个“酥”字写活了对春雨的感受。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情的投入,绝不会有这种出神入化之笔。“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春雨的滋润下,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浅浅淡淡,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恰恰是这种娇嫩撩人的萌动春色,打动了我们的心。
染春色而绚烂
春天是万物竞生、色彩斑斓的季节,大自然的一切都赏心悦目,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们最熟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所有颜色如水彩画般晕染开来,清朗明丽,跳跃闪动。这样的诗句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倍感亲切、温暖。杜甫的另外两句诗同样如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水湛蓝,清亮透碧,飞翔的鸟儿盘旋在万顷碧波之上,非但没有被色彩淹没,反而更加衬托出鸟羽的洁白。山又有多么青呢?看那一簇簇、一丛丛怒放的鲜花,像燃烧的火焰在山中跳跃,花之艳丽更显山之苍翠。再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看似平常的村庄、小树、燕子、野花,在作者眼里是如此玲珑、活泼。作者用“暖”和“争”,“啄”和“新”,更彰显出春之生机与活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目之所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野花,五颜六色,迎风摇曳,人眼也开始变得迷离沉醉;小草刚刚钻出地面,浅浅淡淡的,刚好没过马蹄。在这样一个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珍惜时光呢?
望春水之盈盈
春水是诗词的又一意象,清澈、纯粹、舒展。在古诗里,“春水”这一意象常包含忧愁别恨,传递着人生苦短、命运不济的伤感和哀怨。而绝大多数唐诗则一反常态,把春水描绘得风情别致,美丽祥和。杜甫的《客至》中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作者虽然居住在茅屋草堂,条件极其简陋,甚至在下雨时有着“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迫,但依然乐观向上、知足常乐。你看那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蓝莹莹的春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水中嬉戏,偶尔与朋友对饮一杯薄酒,漫无目的聊聊天儿,如此简单的生活,何不快哉!
春水是富足的、饱满的。正如唐无名氏所言:“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春水是因,春水是缘,仿佛拥有了春水,就拥有了春天的一切。白居易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让我们看到,春天来了,春水缓缓涨起来了,天边的云也逐渐垂了下来,水天相接,浩渺无边,一幅春水涟涟的景象。春水又是湛蓝清澈的。白居易在暮年写的《忆江南》堪为一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花如此明艳,江南的水如此清澈,红得比火要亮,绿得比蓝要浓,犹如温润的碧玉和晶莹的蓝宝石,光洁透亮,熠熠生辉。还有张籍的《春别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在季节的变换中,即使快到了夏天,荷叶渐渐覆盖了水面,春水依然妆颜未改,浓得简直可以作染料。这样的春色春水,怎容许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伤感!
赏春花而忘忧
唐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赏花诗当数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通过“满、压、低、舞、自在、娇、恰恰”等形容词、动词,把春花之美、春叶之繁、春蝶之闹、春鸟之鸣描绘得生动真切。人在花中游,花在心中开。在这样姹紫嫣红的烂漫春光中,有多少烦恼忧愁还会念兹在心,多少的利益得失还会斤斤计较?很喜欢王维《春中田园作》中的两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斑鸠在早春的树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雪白之中。可以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片片杏花在空中飘扬,似一场花瓣雨落在身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淡淡清香……还有岑参的《山房春事》:“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到处都是浓郁的春光,连山房都被蜂蝶花木占领,一个“乱”字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彰显了春日的勃勃生机,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尤其是后两句,虽是静景,却动静结合,恰到好处。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漫舞,一片山花静静地落在笔床上,极富生活情趣。
春天是诗情最好的载体,有春草青青,有春柳依依,有春花烂漫,有春鸟啼鸣,有春思绵绵。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优美的诗句,让我们在琅琅诵读的同时,心中永远铺满春色。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