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思想的光芒(第二季)《践行嘱托 十年答卷》第1期

许昌假发“俏”全球


“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4年5月习近平视察河南时的讲话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提出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即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十年来,许昌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打好“四张牌”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核心提示

无论是“秃然”的烦恼,还是对百变造型的追求,假发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单品。

作为“假发之都”,目前,许昌拥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产品种类3000多种,销往约12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

小商品闯出国际大市场,离不开行业的不断创新。品类上,假发产品涵盖了3大类6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工艺上,一些企业进军化纤发领域,建设纤维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推出自动阻燃的蛋白丝、可烫卷的高温丝等产品;渠道上,搭建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和直播基地,已有90%以上的发制品企业运用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发制品出口达168.5亿元,占全市出口值的71%,“许昌假发”常年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3位。从走街串巷收头发到依托电商“卖全球”,许昌发制品产业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发制品展示

产品更新——“档发”变身“头上时装

黑的、红的、长的、短的、直的、卷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发型,没有许昌做不出的假发。

“头上时装”由来已久,许昌“一缕发”的产业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据《许昌文史资料》记载,明末清初,泉店商贾云集、发庄林立、终日为市。当时的泉店商人白锡和在天津结识了一名收购头发的德国商人亨特,两人一拍即合成立“德兴义”发庄。成为德国商人的代理商后,白锡和负责组织货郎走村串乡收购人发。

在这名德国商人的指点下,白锡和雇人把收购来的人发理顺,根据国外生产厂家的要求,把头发的长度按英寸计量分档:4英寸长的用2道白线捆扎,称2档;6英寸长的用3道白线捆扎,称3档……以此类推直到32英寸的16档,“档发”一词即源于此。

档发打包外运,生意格外红火。没几年,不仅周边地区,而且连山东、安徽的人发都卖到了泉店,使得泉店档发名声大噪,享誉国际。见做人发生意有钱可赚,泉店周边村子村民也纷纷涉足人发加工及销售。

渐渐地,许昌人发现,自己辛苦收购加工毛发利润十分微薄,原料毛发与成品假发制品之间有着巨大的利润差。

外商参观发制品企业

不甘于为他人“做嫁衣”的许昌人,开始摸索制作生产假发。这条道路的开创,离不开一个人——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郑有全。

没生产设备,郑有全就聘请青岛假发工厂里退休的老师傅画出机床图,成功研发出第一台国产“三联机”;缺生产技术,他就没日没夜泡在车间里,反复演练过酸、染色,造出了许昌第一代、并被外商认可的“七彩秀发”……经过不懈努力,许昌人掌握了“档发—色发—工艺发”的一整套工艺技术,接连实现了一个个重大突破。

1993年,郑有全创办的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与美国新亚公司共同合资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此后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2003年7月,瑞贝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假发第一股”。

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发制品生产

在瑞贝卡的带动下,瑞美真发、龙正发制品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市拥有发制品相关经营企业4000多家,从业者30多万人,产品涵盖了3大类6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经百年,许昌发制品行业经历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档发到假发成品、由单一品种到系列产品的转变。

工艺迭代——填补国内纤维发生产空白

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这项头顶上的“小生意”为何能遍布全球?这离不开假发制作工艺的更新迭代。

4月25日,河南瑞美真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用左手将头发放在网帽的细缝上,右手指捏紧一根钢针,上下游走,很快黑色的头发被渐次固定在网帽上,一件假发头套顺利下线。

“假发虽是小商品,但制作工艺不简单。仅脱鳞、染色就有多道工序,成型过程中又有开料、整毛、磅发、排发、戴发、插发与压三坑、卷发、烘发、刘海压坑、头皮制作、网帽制作等10多个环节。”瑞美真发总质检杨海敏说,手工的织法有孔孔钩、梅花针、斜加密等,现在的客户更加注重品质,手工织的产品更逼真、更自然,更像是从毛囊中长出来的头发。

除了企业的技术革新外,我市还支持发制品企业在“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人发、化纤发和发套产品的设计水平,推进新型纤维材料、新型绿色助剂和生产工艺的研发能力,突破发制品生产机械核心技术,延长发制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许昌市发制品产业园

从手工作坊起步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发制品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假发纤维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作为中国发制品行业的引领者,瑞贝卡把一根头发丝做到了极致,其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发用纤维填补了我国高档仿人发纤维生产的技术空白,解决了纤维发丝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改变了行业无标准的历史。

目前,许昌发制品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国内多家高校、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0多个,获得专利714项,拥有自主品牌117个,境外注册商标654个。

随着生产工艺迭代、发片材质升级,发套的舒适性持续提高、视觉更加逼真,许昌假发越来越畅销。

渠道多元——越洋出海“卖全球”

许昌“一缕发”之所以能够走遍全球,除了不断革新生产工艺外,还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尤其是2014年许昌海关设立,更是让许昌假发畅卖全球。

“2009年我入职瑞美真发,不管是收头发还是卖假发,全靠两条腿。乘着许昌海关设立的东风,2014年公司决定成立电商事业部,进军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平台,便把我调回总部。现在,公司每天都能成交1000多单,营业额大幅提升。”瑞美真发电商事业部负责人马一龙告诉记者,以前假发是非洲裔人群的刚需,这几年国内市场也慢慢打开了,他们先后创立了10多个品牌,仅艾瑞美这一个品牌就在国内开设了100多家门店。

瑞美真发电商事业部负责人马一龙

“假发体积小、重量轻、好运输,非常适合跨境电商模式。”许昌奥蕴实业财务总监吴志华介绍,他们主要从事假发进出口贸易,公司95%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以前申报单证都要跑到郑州去,许昌海关设立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办业务,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大大降低。另外,许昌实行通关一体化后,大宗商品的出口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出口商品半个月就能通达全球、送到客户手中,非常方便快捷!”吴志华说。

为满足发制品企业多种形式的出口需求,我市已建成4个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其中建安区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园区,是国内第一个集全球假发分拨中心、智能物流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及供应链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基地。同时,携手全球速卖通成立全球首个跨境直播基地,推动更多发制品企业实现数字化出海。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综保区申建工作,大力培育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企业打造境外营销服务体系和系统化的境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海外仓功能整合升级,打造以海外仓为重要节点的完整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让发制品进出口更加便利。

数据显示,2023年,许昌市发制品出口达168.5亿元,占全市出口值的71%。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每2秒就有一单许昌发制品交易,“许昌假发”常年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3位。

小商品蕴含大能量,小产业创造大产值。从人工梳到智能织,从必需品到装饰品,从两条腿跑到十指敲,许昌假发产业不断向高端、智能、绿色的进阶过程,是许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锐意创新、不懈打拼,许昌传统产业的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

扫码进入“我的许昌”客户端观看视频



编辑 李梦源       贾同岭 

版式 余杨仪   校对 艾文

责编 王辉   终审 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