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头雁领航群雁飞

——127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上午,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卷包车间里,机声隆隆。

一台机器旁,“韩建夫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韩建夫带领工作室的几名成员,正在对自主研发的“条烟缓存高速包装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条烟在自动包装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主机就要停,降低了工作效率。我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验,设计了这个‘条烟缓存高速包装装置’,一旦应用就能减少停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韩建夫指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图纸告诉记者。

韩建夫是许昌卷烟厂的工程师、烟机设备维修高级技师,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烟草技术能手、中原大工匠、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韩建夫带领技术人员累计完成企业自主设备整机改造6项,完成技术革新2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80余项,完成QC成果10余项,节约设备改造资金1.2亿元,先后为企业培养高级技师9人、技师12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直以来,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和培育了一大批注重精神传承、团队协作高效、工作开展有序、创新业绩突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宏伟说。

近年来,我市累计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7个,其中83个加入河南省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联盟,18个被评为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参与劳模365人,开展创新及攻关项目257个,实现创新成果转化78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8亿元,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超过10亿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关于劳模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在全市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许昌隆源电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赵新卫大工匠创新工作室由36名专家人才、青年骨干组成,下设5个创新小组,转化创新成果近50项。该工作室形成了“员工业务提升法”“五步创新工作法”“团队共进3311工作法”和“4112运行工作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热潮不断,获得“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荣获“许昌青年五四集体奖章”。

市总工会通过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由领衔人担任名师,与技能尚未达标、新入职或转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结对,通过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以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的目的。目前,我市12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签订师徒协议3390份,吸纳各类创新人才近2000人。

为做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市总工会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各部门参与、劳模引领、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纳入工会年度工作考核,定期开展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树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同时向上推荐,参加省级评比命名;完善创建细则,形成创新工作室“有场所、有制度、有团队、有经费、有活动、有成果”的“六有”标准;出台《许昌市总工会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力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朝着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头雁效应”的方向,市总工会正在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现创新担当,带领广大职工在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中行在前、当表率、立新功。


编辑:王辉  杜鹏勃     校对:张良

责编:贾同岭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