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市区魏武帝广场的曹操塑像在灯光秀的映衬下更具魅力。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核心提示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近年来,许昌文旅不断“出圈儿”“出彩”,通过文化IP化、IP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新科技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全市共接待游客173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5%、373.6%。
中国旅游日是大旅行家徐霞客留给世人的文化瑰宝。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循着许昌文旅的发展轨迹,找寻最美许昌的生动画面。
认识许昌
三国文化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所有的季节中,大概再也找不出比初夏更舒服的时候了。
褪去了暮春的凉意,距离炎炎夏日还有一段时间。天朗气清,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5月16日,三国文化旅游周的热度还没有完全消退,曹魏古城、曹魏不夜城、胖东来等,仍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旅游日里话旅游,许昌为何能在小众城市中脱颖而出?这与许昌坚持以文兴业,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密不可分。
许昌主动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持续放大胖东来“金字招牌”效应,在全市推广“胖东来式”服务,着力打造诚信许昌、政通人和的城市形象。同时,厚植许昌历史文化核心资源优势,持续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三张名片,中医药、假发、金刚石等特色产品品牌效应更加显著。
许昌抢抓“City walk”风口,针对Z世代新消费群体,推出第一个全城一体式剧本杀《三国世界》,在主要景区打造《许昌宫赋》实景演绎、《豫见许都》剧场、《春秋忆梦·提灯夜游》光影秀、《相府奇妙夜之魏武挥鞭》沉浸式演艺等文旅新业态,曹魏古城日均客流量在5万人次,节假日达15万人次以上,穿汉服、戴簪花成为一种时尚。
举办“许国编钟回家”大型演出,编排7个篇章,回顾许国700多年的历史,引起市民及广大游客的强烈共鸣;联合腾讯公司承办第九届全国王者荣耀海选赛暨罗兰音乐嘉年华,吸引全国20多支战队齐聚许昌,线上线下引流12万人次。
来到许昌
文旅项目“井喷”式推进
到许昌有啥可以玩?
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没有淡季的胖东来商旅、一年四季有花赏、神垕古镇看钧瓷……
我市结合季节不同特点,分别策划“许一路繁花”“三国夏令时”“十一去许昌”“踏雪寻梅·香温泉”等特色主题,推出“许多好吃、许多好玩、许多好物”系列活动,发布三国文化体验游、胖东来打卡购物游等8条精品主题线路、36条特色旅游线路和百家名吃、必买好物,让游客有得看、有得玩,确保全年消费活动不断、热度不减。
近年来,许昌先后组织文旅项目推介暨签约活动3次,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105.47亿元,旅游投入出现“井喷效应”。目前,许昌新增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镇10个,新建成北汝河星途河谷营地等露营地4个,3家企业入选河南文化企业30强,胖东来超市入选“百大国内旅游新玩法”TOP100榜单,让许昌变得更耐玩。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节为媒,许昌各种节会也得到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钧瓷文化旅游节、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文化旅游节,带动全市“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产业发展。
尤其是三国文化旅游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围绕“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主题,突出“扩投资、促消费、兴文旅、展形象”,彰显了许昌的三国文化特色,推动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擦亮了许昌三国文化城市品牌。
同时,我市还抢抓春节、“五一”、国庆等消费旺季,精心组织文旅嘉年华活动,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夜市商场人潮如织。仅今年“五一”期间,我市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18%,创历史新高。
爱上许昌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从书香四溢的城市书屋,到兼具阅读休闲功能的农家书屋;从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四馆”;从四季宜人的景区公园,到可供采摘的文旅特色小镇……我市不断加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至关重要。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全市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共推出文艺演出、民俗活动、非遗展演、传统技艺展览、民俗美食展示、文博展览展演等200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许昌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先后创排豫剧《金色芳华》、曲剧《望母塔》等优秀剧目和小品7部、歌曲等作品100余部(件),豫剧《石榴花开》《支部书记》、小品《生命》分别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剧目奖、第十届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和最佳乐队伴奏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豫剧《倒霉大叔的心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进行全国巡演。
创新打造“文峰新六艺”“市民夜校”公益课堂,持续举办新年音乐会、“许君以昌”大型交响组歌音乐会、“魅力许昌相约周六”等活动,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乡村春晚等200余场,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让群众享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市注重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组建新时代乡镇文化联盟,建立乡村文化合作社338个,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6个,建设新型文化空间81个,我市做法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创新案例。其中,鄢陵县成功创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孔家钧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全国技术能手各1人,入选“河南非遗新青年”14人。
下一步,许昌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抓好文化合作社创办、文艺作品创作、非遗文化传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送文化下乡等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更高水平的文化服务,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
编辑:王婵 杜鹏勃 校对:王婵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