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市区护城河绿意盎然、生态优美。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5月30日,俯瞰东城区鹿鸣湖,水清岸绿,生态环境宜人。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六月的许昌,碧绿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市民沿河悠闲散步……处处呈现出人水相依、河湖长治的生态画卷。
日前,经省委、省政府(省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副总河长)同意,省河长办印发《关于2023年度省级河长制综合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市2023年度河长制综合工作全省第三名,再次获评“优秀”等次。
2023年,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全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全市河湖水环境持续向好改善。
1 四级河长担当作为 河畅水清岸绿惠民生
微风扶柳,蛙声阵阵。走进鹿鸣湖,湖面水清如镜、碧波潋滟;漫步两岸步道,耳边鸟儿欢快鸣唱,水中鱼儿自由游弋,放眼望去皆是绿意盎然,随手一拍便是风景大片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开展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创建等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作为市政府周交办、月讲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推动落实;对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回头看”、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推动问题解决。
市级河湖长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开展巡河调研,到分包河道一线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河湖管护相关问题。全市各级河湖长全年共巡河14.5万次,巡河执行率100%,做到了常巡查、常研究、常安排,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组织开展河道“四乱”清理和碍洪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河湖“四乱”问题和碍洪问题72个,逐一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实地调研督导问题整治,一批“四乱”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河湖面貌显著提升。
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回头看”,完善水利、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对非法采砂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组织开展河道巡查16次、巡查河道960公里。2023年,我市未发生河道非法采砂问题。
2 擘画“四水同治”画卷 全力建设幸福河湖
河湖是大地之脉,不仅满足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市以“江河安澜、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生态健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为目标,扎实开展幸福河湖创建工作,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全面提档升级。
坚持节水优先、统筹配置,科学合理规划幸福河湖建设规模,尊重原有水系自然条件,着力恢复河道自然属性,留满过境水、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治清河道水、节约地下水、开发再生水,实现河湖长流常清。
建立“政府主导、河湖长挂帅、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对规划设计、资金拨付、项目建设、河湖管护等事项进行研究督导。2023年,全市共建设省级美丽幸福河湖1条、市级美丽幸福河湖6条,襄城县北汝河被评定为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水而平添灵性,因水而更加秀美。如何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合理治理配置、科学管理保护,全方位推广于生产、生活、生态之中,成为我市新时期必须要答的课题。
我市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四水四定”,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加强再生水、中水循环利用,中心城区再生水输送工程管道铺设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
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快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化”利用,持续强化污染源排查整治,我市4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达到Ⅱ类,达标率100%。
突出水生态修复,编制完成北汝河、贾鲁河、双洎河、清潩河、清流河、颍河等水量分配方案,合理调配颍汝水源、再生水源、南水北调水源,及时拦蓄汛期洪水,全年累计生态供水1.68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主要河流的生态流量。
此外,加强水灾害防治,严格落实水库、水闸、堤防“三个责任人”及山洪灾害“五级四包”责任制,调整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家队伍,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排查整改防汛隐患24处,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2次,实现了“一个确保、三个不发生”的总体目标。
3 深入推行“河湖长+”
探索齐抓共管新实践
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相关工作,打造人民满意幸福河湖,我市深入推行“河湖长+”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助推河湖管护工作。
扎实推进“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市河长办移交河湖“四乱”线索53件,基层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17件,有力推动全市河湖“四乱”清理整治。
深化“河湖长+警长”联动机制,调整市级河湖警长,进一步明确警长职责;组织“河湖长+警长”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实地巡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完善“河湖长+民间河湖长(监督员)”联动机制,聘请189名民间河湖长,深入河湖管护一线宣传河湖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参与河湖长制工作监督评议,助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与此同时,我市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针对7条跨界市级河道,与临界市、县建立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召开跨界河湖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凝聚上下游、左右岸一体联动的工作合力。
加强河湖管护暗访督察,全年开展6轮55次暗访,对发现问题整改实施限期整改通知单、整改不力催办单、移交追责通知单“三单制”督办。
认真落实《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保护条例》《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管理奖惩办法》,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年度投入管护经费45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及设立巡河员、护河员等公益岗位的方式,加强河湖日常管护。
持续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宣传活动,市河长办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河湖长制进校园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评选2023年度40名“最美河湖长”和41名“河湖长制先进个人”,全社会关心支持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加快建设省市级幸福河湖,推动许昌河湖面貌持续向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李咏梅 吕科 校对:刘操龙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