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
夏至已至,向阳而立。6月21日,河南国际传播中心许昌分中心揭牌仪式在许昌日报社举行,由此开启了许昌国际传播的新篇章。
仪式上,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孙德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自合为许昌分中心揭牌。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学文出席。许昌日报社与河南国际传播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5名外籍友人颁发了河南国际传播中心许昌分中心“特约体验官”证书。伴随着首批“特约体验官”的就任,“爱河南·中原行——外国友人豫见了不起的三国文化”活动也正式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重要部署,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付诸具体新闻实践,2023年,许昌日报社主动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将海外传播平台列为许昌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所打造的重要宣传阵地之一。
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2023年4月,许昌日报社正式组建国际传播中心,开设海外媒体账号,布局打造国际传播网络,成为全省(除郑州外)地市级首家正式成立的国际传播中心。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营摸索,许昌日报社国际传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讲好许昌人文故事、讲好许昌产业故事、讲好许昌百姓故事”为着力点的外宣内容生产模块。同时,许昌日报社牢牢把握“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的原则,在对外传播中坚持采用全英语文案,采用原创视频、原创图文等新媒体手段,用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话语体系和传播形式,挖掘生动可信的许昌故事,展现真实、客观、立体、全面的许昌形象,做好许昌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
截至目前,许昌日报社国际传播中心在多个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Colorful Xuchang(多彩许昌)”外宣账号,使许昌的国际传播形成了“多声道”,发出了“立体声”,截至2024年6月,共在海外媒体平台编辑、翻译、发布原创稿件1000余篇,发布稿件的总阅读量达到近120万人次。
在推进国际传播建设的过程中,许昌日报社国际传播中心除了在海外阵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还充分借助在许外籍友人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他们亲身参与到国际传播内容的创作与推广中,通过其国际化视角和亲身体验,生动讲述许昌故事,塑造立体真实的许昌形象。
2023年8月,许昌日报社国际传播中心以许昌学院非洲留学生为主角,结合我市的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和援非成就,策划创作了第一部短视频外宣作品《跨越9000公里!Silva(席尔瓦)的青蒿素“探源”之旅》。
2023年10月,该作品从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中国外文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第五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三等奖。2023年12月,该作品还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洲总站第二届“遇见你”中非青年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为持续扩大海外影响力,增强外宣传播力,许昌日报社国际传播中心与许昌市委外宣办、许昌市委外事办、许昌市商务局等部门开展深度合作,设置了《外商谈许昌》外宣栏目,分别对新加坡中国商会前会长胡进胜、国际蘑菇学会主席Greg Seymou、瑞士瑞中交流协会主席罗曼·威提格进行了采访,并推出系列视频作品。
翻开新的篇章,许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珂信心十足地说:“河南日报社与许昌日报社共建河南国际传播中心许昌分中心后,势必提高许昌的外宣能力和水平,持续扩大许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更加全面深入地向世界推介中国、推介河南、推介许昌。我们也将协同许昌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在新闻信息拓展、政务服务、智慧社区、文化传媒业务、文旅推介以及对外宣传方面,互学互帮,互鉴互通,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携手共谋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贡献党媒力量。”
编辑:杨仪 张鹏 校对:张良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