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医药文化 答好“时代考题”

2024-06-25 10:34:37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非遗”传承人展示中医药切片技艺,以及黑芝麻丸的制作过程。记者 黄增瑞 摄


核心提示

提起膏药、针灸、艾灸,大家都耳熟能详。

“医不拜药王不妙,药不经禹州不香。”禹州,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也是千年药草飘香的药都。

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引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时代考题”。近日,我市出台《许昌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使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级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成为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精准发力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能恢复成这样,我都不敢相信!”6月21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小高已经可以独立到医院复查了,他不禁赞叹中医疗法的神奇。

小高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已经20多年,无法弯腰,甚至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后来,小高经人推荐来到禹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接受中药汤剂配合督灸治疗。两个多月后,他已经能正常弯腰且活动自如了。

当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印象还停留在针灸、推拿等传统技艺与古色古香的中药房时,不少现代化中医医院已悄然转身,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在传承与创新中摸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许昌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方案》提到,我市将从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将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力争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遴选一批中医药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打造10个以上市级中西医结合示范项目,争取创建5个省级中西医结合示范项目;到2025年,1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所有县(市、区)均设置规范化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启动全市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工作,建设15个以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属地县(市、区)切实加强管理与指导,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与配套措施,积极推动形成以国家、省、市重点专科为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专科群。

守正创新

助力中医药产业兴旺

左手用槟榔钳夹住一个1元硬币大小的槟榔,右手紧握一把大如蒲扇的切药刀,手起刀落间,槟榔片四下翻飞,薄如纸、轻如羽……在位于河南省青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的禹州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传习所,记者被眼前这“百刀槟榔”的绝活儿所震撼。

“‘陈皮一条线,麻黄鱼子样,槟榔一百零八片’是历代中医药工遵循的切制标准。一颗大如枣、硬如石的槟榔切出108片,是对中医药工的基本要求。”该公司负责人朱改莲说。

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以保护、传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许昌市的做法是,坚持把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扶持、引导制药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方案》提到,用好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禹州金银花、禹州丹参、禹州半夏6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12个省级道地药材“金字招牌”,并积极推动纳入省级建设项目。持续推动省级、国家级品牌建设,鼓励道地药材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许产”中药材入选河南省道地药材目录,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禹州市围绕擦亮“华夏药都”名片、重塑“药香禹州”品牌,坚持“抓中间、带两头”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壮大中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有效带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市场流通等环节共同发展,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努力打造百亿元级中医药产业集群。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中医药类博物馆、展览馆和服务体验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电子屏、海报、宣传栏、短视频等经常性展示中医药科普内容,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等活动。

传承精华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近年来,许昌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开展“西学中”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全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其中,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襄城县人民医院、鄢陵县人民医院获批河南省第二批“西学中”培训基地,许昌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西学中”培训经验推广单位。

针对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方案》也提出了明确路径。

按照“许昌英才计划”3.0版政策体系的要求,引进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鼓励医疗机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招聘条件和标准,公开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推动我市高水平人才入选省级“仲景工程”,积极培育选拔“市级名中医”,在“河南省名中医”评选中取得更大突破。

做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河南省名中医、老药工和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技艺经验传承工作,建设传承工作室,培养学术传承人,积极推动学术流派入选省级中医学术流派名录。

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推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医师申报省级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做好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每年为基层培养10名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积极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申报,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业履约。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

同时,我市推动中医药向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领域跨界延伸,加快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鄢陵县、禹州市、襄城县等县(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森林+康养”“医疗+康养”“文旅+康养”“温泉+康养”,打造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开辟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抢占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连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我们要把中医文化传承好。

未来,许昌也将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健康许昌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编辑 赵欣 贾同岭 校对 赵欣

责编 李炎        终审  刘力华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