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见证古代许昌学子的“求学之路”

2024-06-28 09:39:06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毛迎

我要分享:

摘要:

大成殿

核心提示

2024年高考分数已经公布,填报志愿、录取等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到了9月,莘莘学子将怀揣梦想,开启大学生活。

汉魏故都许昌文化底蕴深厚,你知道古代许昌的学子在哪里求学、考试吗?文庙、文化街、奎楼街等处,见证了古代许昌学子的“求学之路”。



许昌文庙居于闹市的“文化地标”

6月25日,天气炎热,信阳游客张良伟带着家人来到春秋楼景区游玩。“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才知道春秋楼景区里还有一座文庙。谁能想到这闹市里竟然藏着古人读书学习的地方。”站在文庙的大成殿前,张良伟惊喜地说。

坐落于市区文庙前街的春秋楼景区气势恢宏、古色古香。许昌文庙隶属春秋楼景区,该景区中轴线上有供奉关公的春秋楼,西边大院是供奉孔子的文庙。文武二圣并祀,比邻而居,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文庙是用于祭祀孔子的建筑群。旧时每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都建有文庙。金代《许州重迁宣圣庙记》记载,许昌文庙始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最初庙址在许昌城东南角,因战乱被焚毁,后重新修建,并最终固定在了现在的位置。至清道光年间,许昌文庙终于形成了完整的格局。

明代刊印的许州州学图中,依稀能看到文庙的恢宏气势。按照图上中轴线上的建筑顺序,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坊、仪门、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而文庙东边,是过去黉学的所在地,设有严师堂、尊经阁、杏坛等建筑。

现在的许昌文庙,过照壁,依次是泮池、戟门,最后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其为仅存的明清单檐歇山式建筑,九脊六兽,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施五彩垂昂斗拱,飞檐承天,赤柱接地,隔扇门窗玲珑剔透。

文庙原为孔庙的别称,最早应属鲁哀公在孔子逝世后第二年,以孔子故居“故宅三间”改立而成。自此,文庙便以“厚德载物、倡导教化”为己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古代文庙的日常生活,那就是“平时教学,年节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要举行祭孔大典。

在古代,文庙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也是官办学校。许昌文庙也称“许学”。许昌的读书人在此云集,考中秀才方可在此求学。从这里出发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考中举人便可成为官员,走上仕途。

古代文庙书生也要面对“黑色七月”——官称“秋闱”,每3年一次,农历八月在各省城进行考试,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秀才“秋闱”的压力,从“范进中举”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文化街曾叫“考棚街”,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

许昌以“文化”命名的街道有两条,一条文化路,一条文化街。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周边学校比较多,与“文化”二字相得益彰。

如今的文化街东西走向,东起安怀街、西至榆柳街,全长约700米。道路不长,路面很窄,乍一看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街,但在这条小街上,曾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

“别看文化街不长,以前可是既有幼儿园、小学,又有初中,每逢上学、放学时,人流量非常大。”6月25日,在安怀街与文化街交会处,50多岁的市民安彦文正在和朋友聊文化街的过往。

安彦文所说的是文化街近几十年的变化,再遥远一些的故事,我们只能从文献资料中寻找答案了。

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附有一张民国时期许昌城的地图。这张地图没有文化街的标志,在文化街的位置上显示着一条名为考棚街的小街。

顾名思义,考棚街与旧时科举考试有着紧密的关系。据史料记载,考棚街(今文化街)东起安怀街,西至衙前街。旧时该街道两侧搭有不少考生居住的临时棚,因此叫考棚街。

已故许昌名绅李季安的《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这样记述考棚街:“因岁科童生应试,场外多设考棚,该街形成笔、墨、纸、砚和书画、古董、揭裱、箱卷的交易市场。”由此可知,文化街在古时是科举考试的考场所在地,因读书人聚集,形成了“文化用品一条街”。文化街时至今日依然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文化街小学从我记事时就有了,老许昌称之为‘文小’。”安彦文说。文化街小学始创于1948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昌创建的第一所小学。在这所学校内,生长着一棵树龄约400年的古槐,它见证了文化街数百年的变迁。文化街小学东侧、文化街北侧坐落着文化街幼儿园。这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许昌市教育志》记载,1952年2月,这所幼儿园便成立了,它是当时许昌专区第一所幼儿园。

文化街小学西北方向是许昌市第二中学的原址。2009年,该校整体搬迁,原址遂被开发。

如今的文化街东段有幼儿园和小学,店铺多销售文具;西段是居民区,挂着烩面、大盘鸡等招牌的饭店云集,充满了烟火气。

奎楼街已无奎楼,但曾寄托美好愿望

在科举时代,奎楼是学子们祭祀朝拜的地方。

奎楼总是建在文庙旁边,每当秋闱开考之前,到奎楼朝拜的人都有很多。

如今,许昌已无奎楼,但奎楼街留下了奎楼的印记。紧挨春秋广场和春秋楼景区的奎楼街商铺林立,繁华依旧。

奎楼街因奎楼得名。在《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的记载,所以,相传奎星乃天上二十八星宿中负责掌管文化的星神。《春秋元命苞》中更是认为汉字的起源同奎星有关,文章中有仓颉“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鱼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的描述。《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奎有芒角,下主辞章”。

从这些古籍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古人经常把奎星同文字、文章联系在一起。

民间流传“奎星点状元”的说法。据说寒窗苦读的文人士子虽多,但只有被天上的奎星点中才能成为状元。历代文人希望可以被奎星点中,从此踏上仕途。

1990年,我市地名部门编撰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对奎楼街有着这样的记载:“因清中叶在街南端城墙上建有奎楼,街名因之。”对奎楼街附近的聚奎街,则有这样的解释:“清同治年间,奎楼由南奎楼街南端的城墙上迁至城墙东南角。因面向此街,取‘奎星聚会、人才兴旺’之意命名。”

如今,奎楼已经随着老城墙一起消失在老城居民的视野里,奎楼街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编辑:李翊飒 张鹏   校对:李翊飒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力华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