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我市以“五水综改”推动治水兴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碧水清风满眼新

一道道水渠畅通无阻,润泽万亩良田;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百姓幸福生活;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为城市添色彩、增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好水问题,更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推动“五水综改”,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治水思想的系统谋划,是首次围绕治水提出的系统完整、深入有效、彻底全面的改革举措,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河南水问题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让许昌这座严重缺水的城市实现了从“干渴之城”向“水润莲城”的嬗变。

特别是近两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推进“五水综改”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举措,科学有序推进,治水兴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化水资源配置 着力构建市级水网

在建安区五女店镇老庄陈村,笔直的街道、充满生机的小菜园,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

临近中午,村民刘改霞拧开水龙头,清甜甘洌的自来水汩汩流出:“现在我们喝的都是丹江水,比原来喝的地下水甜多了,并且没有水锈。”

在离老庄陈村不远的建安区东部水厂,丹江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被输送到建安区五女店镇、张潘镇、陈曹乡、小召乡等4个乡(镇)和2个工业园区,惠及23万人。

近年来,我市立足市情水情,统筹规划河湖水系,以引调丹江水、淮河水、黄河水为基础,以水源工程为节点,以骨干河道和引调水工程为脉络,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核心目标,加快市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河湖连通、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保障有力的现代水网体系。

我市加大引水开源力度,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投资4亿元对颍汝干渠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南北互通;加快水系治理,完善区域水系连接通道,投资8.6亿元实施颍河治理、平原洼地治理、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等工程,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优水优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管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全市人民共享优质丹江水的目标;同时,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争取上级投资,对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建安区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有力保障了农村饮用水安全。

坚持多措并举 加强水生态保护

我市曾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一半,仅为全国的1/10,河湖几近断流,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近年来,我市全面实现河湖水质达标,北汝河、颍河等主要河流生态流量全年实现达标,全市5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均达到国、省水质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通过生态护坡、人工湿地等,建设透水性自然河道,提高河道自我修复、自我净化能力。全市建成人工湿地7处,面积650亩,出水水质提升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用于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补水,年补水量3600万立方米。

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市政府印发了《许昌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全面启动地下水超采治理,大力推进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关闭,做到应关尽关。

有序推进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提升行动,新建和提标污水处理厂3个,新建或改造雨污管网28公里,整治积水点31个,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9%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投资5.79亿元实施再生水输送工程,再生水利用效率可再提高10个百分点。

全面加强监管 严格依法治水管水

微风扶柳,蛙声阵阵。走进鹿鸣湖体育公园,湖面水清如镜、碧波潋滟,漫步两岸步道,耳边鸟儿欢快鸣唱,水中鱼儿自由游弋,放眼望去皆是绿意,随手一拍便是风景大片儿。

“这几年许昌的水系越建越好,水也越来越清,周末带着孩子去玩的地方多了不少。”市民陈新梅说。

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三个清单”,实现“河湖长+”联动工作机制全覆盖,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加强河湖监管,建设幸福河湖。

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围绕监管工作重点,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环节得到全面监管。

积极倡导协同共管,建立部门联动、督查考评和群众举报处置等工作机制,形成“党政主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管水治水新局面。

积极坚持依法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我市首部地方涉水法规《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管理保护条例》,为依法管水治水提供了法制保障。

完善灌区骨干工程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将许昌市颍汝灌区总干渠、纸坊灌区干渠、佛耳岗灌区东干渠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加强灌区管理,充分发挥灌区效益。

治水兴水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水综改”的推进为破解水问题提供了良方,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张文正

责编:贾同岭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