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不变的军人底色

——记许昌市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盛田农业创始人孙继周

孙继周(右)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打造了盛田农业品牌,带动数以千计的农户增收致富,推动禹州粉条品牌走向世界。

孙继周

临近“八一”,骄阳似火,孙继周比往常更忙——

迎接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许昌市转业军官观摩团,和“战友”们分享创业历程;

与全国道德模范、好军嫂吴新芬一起,组织禹州市的军嫂代表,开展庆“八一”联欢活动……

“我做的这些事不算什么。虽然脱下了绿军装,但是留下了生命中永远的底色。”孙继周说。

曾是海疆卫士的孙继周,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把“小红薯”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从小作坊到老字号、从干粉条到鲜粉条、从老手艺到省非遗、从老厂房到数字化智能车间的华彩嬗变,打造了盛田农业品牌,带动数以千计的农户增收致富。

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作为盛田农业的创始人,孙继周也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红薯粉条大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被授予“许昌市最美退役军人特别奖”“许昌市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坚持

不干就不干,干就干到最好

把青春献给了火热军营,把热情献给了故乡禹州,把汗水献给了粉条事业……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孙继周都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

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1983年秋,孙继周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他先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学习一年,后到海南岛某潜艇部队服役,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劈波斩浪的千米武装泅渡、汗流浃背的万米武装长跑、快速飞越五步桩和独木桥……每个训练科目,孙继周都严格按要求完成。军营这个“大熔炉”,培养了他听党指挥、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纪律意识和拼搏精神,为他以后创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9年,结束7年军旅生涯,孙继周带着“优秀士兵”的荣誉,光荣退役,返回家乡。

“我是城市户口,退役后可以端着‘铁饭碗’安安稳稳地上班,可我更愿意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孙继周说。于是,他主动要求到乡镇工作,在基层一线干一番事业。

凭借踏实肯干、能吃苦、善学习、敢拼搏的品质,孙继周一步步成长为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还先后荣获了禹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与“三农”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孙继周深知,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产品的发展。看准了禹州粉条生产的优势,孙继周决定走出体制、辞职创业,在农业产业发展这条道路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2000元钱,孙继周以现代化农业为着眼点,以红薯粉条加工为突破口,创建河南盛田农业有限公司。在朋友的帮助下,孙继周专程赴北京拜访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老先生在听了他创业的初衷后,欣然给他题写了“盛世祥瑞,龙德在田”八个字,勉励他扎根农业,干出名堂。

创立盛田农业伊始,面对资金、市场的困境,孙继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抱着军人的信念:永不言退,要做,就做最好。他的坚持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

盛田农业手工原浆红薯粉条被评为“中原十大特产品牌”,粉条系列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全国粉条制作领域是唯一一家;通过美国FDA食品安全标准认证,取得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紫薯鲜粉被授予“中国火锅业优质涮品”荣誉称号,盛田农业获得“中国火锅业十佳食材供应商”殊荣……

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学习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与前来观摩的转业军官沟通交流时,孙继周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坚持学习、不断学习,贯穿孙继周的创业历程。从部队退伍后,孙继周被分配到郑州一家国有企业做进出口贸易工作。“当时,我高中毕业,而身边的同事学历都比我高,不是大专、本科,就是硕士研究生。”孙继周发现在部队学到的许多技术在地方用不上,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工作两年多后,他毅然决定辞职,专心回家复习,以成人高考的方式考入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

大专毕业后,孙继周回到家乡禹州工作。繁忙的基层工作,依然挡不住孙继周求学的步伐。他先后参加郑州大学法律专业、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学习,每个周末雷打不动地乘车到郑州、许昌上课,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习。

坚持学习,让孙继周不仅提升了能力,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好地推动了工作。20世纪90年代,脱毒红薯苗还是新鲜事物,虽然具有抗病毒、高品质等多种优势,但价格要比普通薯苗高一倍,许多农民不接受。孙继周保持军人作风,顶着炎炎夏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镇的田间地头、沟沟坎坎,并采取免费试种的方式,让尝到“甜头”的种植户“现身说法”,产生示范效应。一年后,全镇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优质脱毒薯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红薯大丰收。

创立盛田农业时,孙继周对办企业完全“外行”,走了不少弯路。为此,他不仅攻读了清华大学EMBA,还坚持每个月跟着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更是通过成立盛田农业智库,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参观学习,到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农业发展模式,深入学习经验,及时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在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安全上探索新路子。

创新

推动禹州粉条形成品牌、走向世界

禹州地处伏牛山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岗地居多,适宜红薯生长。禹州出产的红薯粉条色泽透亮,身干条细,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传说曾被乾隆皇帝钦封为“素鱼翅”,畅销全国。

孙继周选择红薯粉条开启创业之路,是因为祖辈300余年的传承,可以说是“一根粉”,五代人,传到今。“实际上很难说粉条是谁发明的,劳动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先进工艺和优异品质。”孙继周将粉条生产概括为三个时代“:老祖宗咋做,我们咋做”的1.0时代,机械化生产的2.0时代,智能化生产、产业运营的3.0时代。

每一次迭代,都离不开创新。传统的粉条生产由于技术等的局限,往往只能在冬季进行,从薯粉到粉条,时间长,周期慢,品种少,效益低。

如何解决干粉条的泡发问题?能不能生产出开水一泡就能吃的粉条?孙继周既咨询制作粉条的老师傅,又外出考察学习,终于在日本看到了鲜粉条的制作技艺,但对方不仅不让他参观生产线,而且扬言“你们十几年才能研究出来”。

孙继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鲜粉条生产的技术难题。他“五顾茅庐”,与中国农大、河南农大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5位博士组成研发团队,先后投入300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引进全自动智能鲜粉生产线,建设自主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农产品生产车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盛田农业专家团队研发出了红薯鲜粉保鲜技术,取得13项技术专利和创新成果;开发生产出红薯粉、紫薯粉、蔬菜粉、药食两用粉等四大类14个品种,注册商标14个;鲜粉不需要发泡,不添加明矾,倒入开水1分钟后即可食用,口感细腻、滑爽、筋道,开创了国内鲜粉的先河;红薯鲜粉条成功出口到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让禹州粉条走向了世界。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任鸿斌曾这样评价:“为中国人争了光!”

通过技术不断创新,盛田农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2016年11月,盛田农业的红薯方便鲜粉条新品,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得后稷奖;

2020年8月,深圳标准促进会为盛田农业颁发了供深食品评价证书,允许其使用“深圳标准·圳品”标识;

在2022年第九届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评审委员会推荐的10个品牌中,盛田农业作为“中国红薯鲜粉行业标志性品牌”榜上有名,成为国家知名品牌……

靠着“匠心、传承、融合、创新”,盛田农业从最初的传统手工作坊,发展成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孙继周的军人底色。

“退役军人有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战斗意志、永不满足的干劲、团结协作的意识,严于律己的作风,走到哪里都是宝。”说这句话时,孙继周的语气格外坚定。


编辑:李梦源  吕科     校对:孙辉

责编:王辉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