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沏豆腐干 舌尖上的“老味道”

2024-07-30 10:12:11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孙江锋 实习生 陈钰格 周雨田

我要分享:

摘要:

软嫩爽滑,豆香浓郁的酸浆豆腐

赵文平展示制成的灰沏豆腐干 本报记者 孙江锋 摄

核心提示

7月27日,走进长葛市南席镇邵庄村一座不起眼的小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与草木灰特有的气息。院内,一口老灶台静静地守候着。灶台前,赵文平手起刀落,将白嫩的豆腐均匀切成2厘米至3厘米厚的豆腐片,随后埋藏在厚厚的草木灰中。

72小时后,这些白嫩的豆腐将和草木灰结合在一起,变身成为独特的风味美食——灰沏豆腐干,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道风味美食背后独特的魅力。

貌不惊人 味却醉人

“你看,这就是豆腐和草木灰结合后做成的风味美食——灰沏豆腐干,也叫灰培豆腐。”谈话间,赵文明从冰箱里拿出制作好的灰沏豆腐干。

赵文平手中的豆腐干颜色偏灰,捏起来比常见的豆干更为厚实坚硬。切开一块,其内里细腻,整块豆腐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与豆香气息。尝一口,外皮微微酥脆,内里柔软细腻,口感层次分明,令人回味无穷。

“经过长时间的灰沏,草木灰吸收了豆腐中的大量水分,它的口感既区别于水煮豆腐的松软,又不同于油炸豆腐的坚硬,吃起来质地柔韧、口感筋道,非常好吃。”赵文平说。

豆腐和毫不相关的草木灰是如何联系起来,造就如此独特的风味呢?赵文平介绍,当地广为流传的灰沏豆腐干是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无意中发现的,有着“关二爷不把豆腐卖,世上哪来荤素菜”的说法。

据传关羽未展雄才之前以卖菜为生,由于当时储存设备简陋,制作工艺复杂,易变质等因素,豆腐只是老百姓日常食品,并未有人当商品进行贩卖。

一次偶然机会,关羽失手把将要下锅的豆腐掉在灶台扒出的草木灰中,当时并未在意。数日后清理炉灰时,关羽发现了埋在灰中的豆腐已与之前大不相同,洗净食之,别有一番风味。灰沏豆腐干,便由此而来。

“虽然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真实性无从考究,但灰沏豆腐干的确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魅力。草木灰与豆腐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保留了豆制品特有的筋道与弹性,越嚼越香。”赵文平说。

匠心独运 工序繁复

那么,如此风味独特,令人回味的灰沏豆腐干是怎么制作的呢?

制作灰沏豆腐干的关键在于“灰沏”的过程赋予了豆腐独特的风味!赵文平说,这里的灰并非普通灰尘,而是经过精心处理的草木灰。

“农家灶台燃烧柴草形成的草木灰无污染、无杂质,这样的草木灰才能用于制作灰沏豆腐干。”赵文平说,切好的豆腐片均匀铺设在草木灰上,撒上一层薄盐,然后用草木灰覆盖。

随着时间推移,草木灰中的矿物质渗透进豆腐,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同时赋予了豆腐干独特的口感。这一过程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时间,其间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

“3天72小时内,至少要更换3遍至4遍草木灰,干燥的草木灰能吸收更多水分。”赵文平说,想要豆腐干口感偏软,就少更换一次灰,想要口感偏硬,可以增加灰沏遍数。草木灰以其独特的碱性,促进了豆腐的固化,更赋予了豆腐淡淡的柴火香气。

灰沏过程中,赵文平凭借多年的经验与感觉,精准调控每个细节。多遍灰沏后的豆腐片,经过清洗,再经高温烘烤,便制作完成。

如果说,“灰沏”赋予灰沏豆腐干丰富的口感。那么,传统手艺制作的豆腐才是其豆香四溢的关键。“传统手艺制作的豆腐,采用酸浆点制。酸浆是豆花凝结后舀出的清浆,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物质。酸浆豆腐软嫩爽滑,豆香浓郁,去除了豆腐中的豆腥味,凸显了豆子鲜嫩的质感。”赵文平说。

古法今承 岁月留香

在赵文平看来,灰沏豆腐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的载体。

“你看这台石磨,虽然外貌普通,但已有百年历史。我们是锻磨传家,代代传承锻磨手艺。传承过程中,学习了豆腐和灰沏豆腐干的制作工艺,传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我们弟兄五个都会制作。”赵文平说。

灰沏豆腐干的制作方法不难,但是制作工序有点烦琐,步骤太多。在以前,南席镇邵庄村家家户户做豆腐,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豆腐难以养家糊口,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赵文平也不例外。

2016年,原本在外打工的赵文平回乡守家立业,重拾家族传承的豆腐制作手艺。虽然岁月流转,昔日家家户户制作豆腐的盛景不再,但赵家兄弟仍坚守着这份传承。从泡豆、磨豆、滤渣,到滚浆、点卤、压制,再到灰沏豆腐干的制作,每一步都坚守传统工艺。

在紧跟时代的发展中,赵文平不仅保留了传统豆腐的制作工艺,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新生。“过去,灰沏豆腐干的制作受温度和湿度影响,遇到刮风下雨天气,豆腐中的水分不易被吸收,就会影响口感。现在,我在家里建了冷库,既能保证灰沏的恒温,提高生产效率,更能让豆腐的品质与口感更好。”赵文平说。

如今,那台传承百年的石磨套上了皮带、通上了电,但磨盘还是那个磨盘,上面的凹槽或许还留有赵家父辈刻下的痕迹,它还在不知疲倦地转动,磨上一茬又一茬,也研磨出赵文平新的希望和梦想。


编辑:李炎 吕科     校对:李炎

责编:王婵       终审:刘俊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