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的如椽之笔,一笔一画书写正道沧桑,点横撇捺折射梦想光芒。
“史诗般的进步”,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无名山大川,却是网民心中的“宝藏城市”,城市宜居度、居民获得感等多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位;少资源禀赋,却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制品生产基地、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处中原腹地,却借“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出口总额居全省第2位……75年来,许昌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75年风雨兼程,75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书写了恢宏壮丽、浓墨重彩的出彩篇章。
发展成效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1950年,许昌地区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亿元;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加入“GDP千亿俱乐部”;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38.2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许昌“蝶变”背后,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齐头并进,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三)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
经过75年的接续奋斗,许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昌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5.5∶8.2∶6.3,显现“一二三”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巩固夯实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43.2∶50.1,实现了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结合点。近年来,许昌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理念,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构建“633”工业体系,大力培育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一批百亿级甚至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竞争力长期保持全省前三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经营主体的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
许昌经济之所以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正是得益于各类经营主体的强力支撑——
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2家;境内外主板上市企业11家,居全省第3位……知名企业蹄疾步稳、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全市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发展图谱。
尤其是,许昌民营经济发达——从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轫,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改制、壮大,再到21世纪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许昌民营经济不断嬗变,从萌芽初现到遍地开花,从草芥之微到星光闪耀,贡献了全市75%以上的税收收入、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河南的温州在许昌”叫响全国。
(五)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许昌有雄厚的制造业“家底”,更有创新发展的优良“基因”。从改革开放之初许继集团的体制机制创新,到民营经济呈喷薄之势的经营技术创新;从2013年提出建设创新型许昌,到市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强市,“创新”二字一直是许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词”。
目前,许昌已建成近30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00多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4家,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许昌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近年来,许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紧抓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创新驱动推动了产业从粗放型、传统型向高、精、新、尖和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优而强发展,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载体正在形成加快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六)发展的活力在开放,发展的机遇在开放。
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一缕发”催生每年逾10亿美元的跨境电商交易额,以许继为代表的许昌“智造”在“一带一路”上行稳致远,成为全省对德合作的“桥头堡”……许昌的开放之路,一直以来走得坚定不移。
改革开放以来,“打开世界地图找市场”的许昌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在开放合作中一次次演绎精彩——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居全省第2位;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保税物流中心(B型)规模居全国第一梯队;河南自贸试验区许昌联动创新区成功获省政府批复设立,中德(许昌)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出口总量常年保持在全省第2位,获评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省辖市。
(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许昌是一座有着深厚改革基因的城市。早在1994年,我市开展了“解放思想,树立崭新发展观”大讨论,催生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03年,我市又开展了学习江浙经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康杯”竞赛活动,使许昌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市八次党代会以来,许昌把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许昌实践的总抓手,并以此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支持意见,47个省直部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1+1+9+N”的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各项工作全面深化、系统集成、整体推进。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许昌的鲜明标识,有力推动了城市发展实现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八)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
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许昌实践,更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以“闯”的精神勇往直前,以“创”的劲头开拓进取,奋力书写许昌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许昌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编辑:杨仪 吕科 校对:孙辉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