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端好“饭碗” 守牢底线

——我市全力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金秋时节,在我市各县(市、区)的农田里,一台台收割机轰鸣驶过;村路上,一辆辆满载粮食的农用车欢快地奔腾;场院里,收获的玉米或一堆堆或一排排码放……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一幅幅秋日丰收画卷。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粮食行业和粮食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筑根基稳提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切实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保持在5%左右,虽然比重不大,但是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经济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今年是我第三次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面积500亩,采用的是6比4的种植模式,6行大豆、4行玉米。从开始播种起,市农技站就组织农技人员前来进行技术指导,随时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大豆、玉米都成熟了,产量还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年。”建安区五女店镇白雉村宏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胜利说。

保粮食安全既要稳当前,又要保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并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机”“智慧气象”“智慧植保”,不断打牢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2024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1.5万亩。我市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耕深松等项目实施,提升耕地地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同时,坚守耕地红线,严守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总产不减。

深化农技推广服务。我市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积极推广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目前,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70万亩左右、年产量保持在280万吨以上;建成34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75公斤左右;通过审定小麦、大豆、玉米品种40个,粮食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2%;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49.5%。

储好粮强保障

粮食丰收了,还得储存好。

实现粮食颗粒归仓,既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又牵连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把粮食收好、运好、储好,才能增加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为有力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六大提升行动”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绿色仓储建设,通过新建绿色仓储项目、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实现储粮减损增效。

日前,在位于我市鄢陵县的河南德盛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的粮食储备仓里,一阵清新的麦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平整的粮面被过道线分割开来,像一面面镜子铺在脚下。

“这些粮食的储存,我们运用了横向通风及准低温储粮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储粮害虫的繁殖率,实现粮食优储。”河南德盛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袁学义称,该技术具有保水减损、节能环保等优点。

近年来,河南德盛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仓房气密性改造、仓顶维修、加装控温及制冷系统等措施,实现防水防潮改造仓容6万吨,控温隔热处理仓容3万吨。截至目前,全市地方粮食收储企业应用气密、保温隔热、低温、准低温等绿色仓储仓容共计10.5万吨,占比6.2%,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去年,我市9个地方储备粮库点纳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项目建设,已实现地方储备粮油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利用信息化“穿透式”监管系统,可以远程获取仓房内部的粮情数据,监管更加便捷、精确。

产业强粮食安

近年来,我市粮食部门组织开展优质粮食工程,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

日前,走进位于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的实佳面粉有限公司面粉生产车间,一粒粒小麦正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完成华丽变身,经过研磨、筛理、清粉、配粉,变成一袋袋雪白的面粉。

6层楼的生产车间里,仅有2名技术工人值守在中心控制室。车间数百台设备及所有麦、粉仓均由一台计算机集中管理,科技的力量让面粉生产这个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我们通过优质粮食工程获得贷款贴息补助资金43.72万元,以此为契机撬动企业贷款500万元,进一步畅通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在粮食加工行业的竞争能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河南实佳面粉有限公司副总石志伟说。

依托面粉生产,2017年实佳面粉向下延伸产业链,创办了原谷原麦餐饮公司。每月都有100多万个包子,从原谷原麦的中央厨房,运送到城区各个门店,再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一粒种到一粒麦,一袋面粉到一个个包子……一粒小麦的每一次“蜕变”都意味着一次升级,意味着价值的提升、产业链的延伸。

从农田到餐桌,许昌的粮食全产业链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三季度,全市纳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信息统计系统的粮食产业企业共47家,粮食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5%。胖东来实业、格皓特农业、三丰面粉、凤舞面粉、豫粮面粉、实佳面粉、禹雪面粉等粮食产业县域龙头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紧抓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轮换、管理五个关键环节,积极破解粮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全力推动全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杨燕说。

编辑:杨仪 刘靖雯      校对:张文正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