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以“拼抢”精神抓产业 以“钉钉子”精神推项目

——访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增君

“3天,对接近10家企业,这次许昌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交流,我们实地感受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蓬勃生机、发展气场,学习了最前沿的产业发展方向以及营造产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更坚定了我公司在推动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中争当‘排头兵’的信心。”3月14日,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增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考察交流为契机,以拼抢姿态抓产业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抓项目建设,奋力融入全市‘一圈两谷’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筑牢产业基石。该公司将持续深化产业化转型,积极布局新赛道,结合其在超硬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增强核心功能,提升产业能级。依托上海国投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推进金刚石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加快森源电动汽车规模化量产,深化郑许产业协同,吸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配套企业落户许昌;依托云边端融合和算网融合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建设全国边缘云、合营云中心节点,聚焦大模型导入和应用场景落地,推进“AI+”赋能千行百业,根据算力需求,适时启动边缘云二期项目建设。

积蓄创新动能。该公司将牢牢把握创新这一“第一动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依托上海的人才、创新优势,探索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汇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电力装备等领域人才,密切与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系;积极推动上海企业、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应用的中试基地落地许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持续推进中原电气实验室建设,实现一批电气装备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扩大与哈工大、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利用金刚石声光电磁热等性能,深化“芯、光、热、储”等领域研究。

善用资本活水。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该公司将坚持“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借助资本运作优势,助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企业债、境外债、非标融资、供应链ABS、项目收益债、保债计划等融资方式,对接融资租赁、信托、保理等机构,实现公司融资规模再上新台阶。要加强产业基金运作,设立集成电路、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基金,助力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供应链集采和代采,开展矿产品、金属等工业原材料大宗商品贸易,缓解企业采购资金压力。

搭建发展平台。载体和平台是整合各类资源的重要支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工作实际,该公司将着力搭建好“三大平台”。一是搭建产城融合发展平台。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与高新区成立合资公司,提升平台融资能力,服务中原电气谷建设,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良性互动。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中原电气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边缘云计算中心、鲲鹏科创中心等,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合作,打通科技研发向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围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券商投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资源,建立产业交流及投融资对接合作平台。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发展战略及市委‘两融五城四跃升’总体谋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河南一流、国内知名的国有投资集团迈进。”杨增君表示。

编辑:毛志刚 刘靖雯      校对:张良

责编:肖涛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