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内的热力交换站。
架空热力管网施工周期短,便于维护和检修,可有效节能降耗,提升小区整体美观性。
架空热力管网外侧包裹一层白色彩钢板,可延长保温管道的使用寿命。
联通嘉苑小区的热力管道美观大方,布局合理。
热力公司运维人员检修小区换热站设备。
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供热指挥调度中心。
供热管网如同城市的血脉,默默地为千家万户输送着温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蒸汽管网系统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管道老化腐蚀、末端参数低、热损大、安全隐患高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年,我市将供热改造工程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计划对中心城区的36个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新改建热水管网3公里,改造新增供热面积约21万平方米。
居民的期待如何?今年的供热管网改造工作准备咋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带您一起了解让群众幸福指数“升温”的民生工程。
改造后,不仅节能降耗,还可提高小区整体美观性
家住东方花园小区的赵大妈听说今年小区将进行供热管网改造,她和邻居们都非常期待。“这是市委、市政府给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希望改造后今年家里的暖气能热起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赵大妈满怀希望地说。
热力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暖气工程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暖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舒适度。
资料显示,许昌市区集中供热始于1988年,最早只有工业生产供热,后来发展了居民供热,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工商业和居民共用蒸汽管网供热的局面。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蒸汽管网已无法满足当前供热要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热需求持续攀升。供暖不足、温度不达标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供热改造工程,今年将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对现状蒸汽管网、热力站、二级热水管网和采暖立管等供热设施进行全面改造。
“作为主管部门,市住建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供热质量改善工程实施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改造后的供热管网将采用架空方式节省空间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避免管道热损失较大,管道保温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在保温管外侧包裹一层白色彩钢板,保护保温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延长保温管道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小区整体美观性。
改造完成后,遍布小区内的蒸汽管网将被崭新的高温水管网替代。这些新管网不仅提高了供热效率,还降低了能耗,让居民们在寒冷的冬天切实感受到“暖洋洋”。
积极探索,运用智慧供热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效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逐步形成了以高温水供热为主,蒸汽供热为辅的供热系统,小区换热站实现了远传远控,更有利于统一调度管理,改变了长期以来小区红线内供热设施由物业管理的现状,全部实现了供热特许经营企业直供到户。
“直供指的是供热公司直接负责热源、主管网、热力站及用户的统一调配,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转供则是由物业公司负责供热收费和管理,物业公司再将热力转供给用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今年即将实施供热改造的36个小区,改造后将实现热水管网供暖代替蒸汽供暖,供热质量更稳定、更舒适、节能、环保、安全。
在供热改造的过程中,我市还积极探索智慧供热的新管理模式,投资建设智慧供热平台,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月21日,在许昌市天宝路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供热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着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通过上面显示的动态管网图与实时数据,监控供热系统运行情况。
“供暖季刚刚过去,我们还需要在这里监控供热管网的实时情况。屏幕上热源厂的温度、压力、管网流量等数据是我们判断管网运行情况是否稳定的关键,每一项变化都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温暖。”建投中能热力公司供热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孙培乐说。
智慧供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许昌市供热工作的一大亮点。这一平台借助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热源、热网、热力站”全过程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监测。通过这一平台,供热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地区供热系统信息,优化调控策略,实现精准把控。
在智慧供热平台的助力下,全市供热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平台不仅可以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状态异常点,提供故障预警;还可以建立兼顾天气变化及用户用热习惯的需求负荷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小时级需求负荷发展趋势的预测。这样一来,供热系统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准调控,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智慧供热平台还具备各站点按需自主进行负荷预测、自动下发供热系统调控策略目标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供热一级网各站点能够实现自主优化运行调控,大大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将群众期盼变成生动现实,让生活品质再升级
“我们小区居民盼望的事,今年终于要成为现实了!”3月25日,今年75岁的居民赵全收开心地告诉记者。赵全收居住的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家属院位于望田路与毓秀路交会处附近,该小区于1997年建成,共有5栋楼150余户居民。因为小区使用的蒸汽管网老化、供热设施超期服役,该小区于2021年起便处于停暖状态。
“我们这个小区的居民,60%以上是老年人,冬季供暖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赵全收说,在得知小区的供热改造被列入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他的心情非常激动。
“得到改造的消息后,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就把消息告诉了小区邻居,大家都非常高兴。市委、市政府真的是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赵全收说。
据了解,老旧小区的暖气管网通常建设年代久远,技术水平和管道材料相对落后。小区内地下雨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通信光缆等管网布局错综复杂,热力管网改造成地埋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较高。
“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架空和地埋方式相结合施工方式。在需要穿越小区主干及消防通道或空间狭小难以架空施工的区域采用地埋方式,确保供热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开阔地带或小区内部空间较大的区域采用架空方式,节省空间并提高土地利用率。施工前我们还会针对小区内改造施工的特点,加强与属地办事处、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沟通合作,‘一区一策’充分考虑大多数居民要求,施工方案先进行公示,避免重复进场,采用合力攻坚、分头进行的方式确保本采暖季按期供暖。”许昌市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涛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科学部署,质量第一,文明安全施工并举,确保工期”的施工指导思想,成立项目指挥部,制定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组织有经验的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人员,集中指挥,协调管理,系统改造,实现提升供热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居民用热体验,优化城市能源结构体系的目标,确保今年民生实事确定的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全力守护民生“温暖”。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的要求,市住建局将督促热力公司深入落实‘胖东来’式服务理念,通过推行‘供暖管家’服务模式,开展‘胖东来’式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用户的用热质量,努力在推动许昌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中作出积极贡献!”张宏涛表示。
记者手记
打通供热“最后一米”,暖到百姓“心坎里”
供热关系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之一。居民家中温度计上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城市治理者用民生刻度丈量出的幸福指数。
今年,许昌市委、市政府紧盯居民冬季用暖需求,通过小区供热管网改造,打通供热“最后一米”,提升供热效能,真正暖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管网改造,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市委、市政府对民生期盼的切实回应。通过全面改造供热设施,可有效提升供热效率,降低能耗,扩大供热半径。
在市区联通嘉苑小区,银色的供热管道沿着墙体蜿蜒而上,像一组跳动的五线谱。这些被白色彩钢板精心包裹的管网,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泽。当技术员指着智慧供热平台上跳动的数据讲解时,记者突然意识到,那些穿梭在楼宇间的管网,恰似城市跳动的脉搏,将执政为民的初心化作汩汩暖流。
“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纳入2025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政府公文里那些严谨的数据,未来将化作孩童在家中赤脚奔跑的欢笑,政策文件里的“提升群众获得感”也会有更加具象的注脚。
冬去春来,在明媚的春光里,我们相信,随着新一批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们在冬天感受到家园的美好!
改造后的供热管网将采用架空方式节省空间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避免管道热损失较大,管道保温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在保温管外侧包裹一层白色彩钢板,保护保温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延长保温管道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小区整体美观性。
在智慧供热平台的助力下,全市供热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平台不仅可以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状态异常点,提供故障预警;还可以建立兼顾天气变化及用户用热习惯的需求负荷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小时级需求负荷发展趋势的预测。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的要求,市住建局将督促热力公司深入落实‘胖东来’式服务理念,通过推行‘供暖管家’服务模式,开展‘胖东来’式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用户的用热质量,努力在推动许昌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中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