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赫赫有名的“马陵之战”竟发生在长葛?!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原一直是核心。地处中原腹地的长葛自然在漫长的文明史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翻开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的历史课本,在讲到战国时期历史的时候,桂陵、马陵之战总是老师们绕不过的故事,围魏救赵、树下设伏等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图为大周镇老梅庄村五岳庙内的孙膑雕像。

但你知道吗,马陵之战这场所有初中生都要学习的历史著名战役,发生的地点很有可能就在长葛。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故乡长葛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另外一幅不一样的面貌。

横亘25公里的“泥土长城”

如今提起大周,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民营经济活跃,然而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大周自然条件恶劣,堪称“穷乡僻壤”。那时候的大周号称“九岗十八洼”,九道几十公里长、三层楼那么高的土岗横亘在大周的土地上。 

其中最长的一道岗就是马陵岗。这道土岗南至大周镇老梅庄村,向北一路绵延到新郑,再沿着新郑与尉氏的交界往北延伸到中牟边境。仅在长葛境内,这道土岗就宽达数百米,长达11公里,堪称一条平原上的“泥土长城”。

传说,在这里爆发了战国时期那场著名的马陵之战。

战国年间,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二人学成后庞涓出仕魏国,但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害怕终有一天这个同窗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捏造罪行将孙膑处以刖刑和黥刑,即砍掉了他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刻字,想要让孙膑的才能永远无法施展。 

在齐国使者帮助下,孙膑秘密逃往齐国,成为齐威王的座上宾。公元前354年,赵魏两国因为小国——卫国,兴起戈兵,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遣使求援。在孙膑指挥下,齐国援军没有前去救援邯郸,反而是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并在魏国大军回援的半路桂陵设伏大败魏军,此所谓围魏救赵。

公元前342年,魏国对韩国开战。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领齐军出征。这一次,孙膑故技重施,再度将兵锋指向魏国都城大梁。考虑到魏军勇猛不能直面其锋芒,再加上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孙膑故而设计引诱魏军。

在孙膑命令下,齐军第一天摆出了10万个做饭用的灶台,第二天减少到5万个,第三天减少到3万个。庞涓急行军看到齐军留下的灶台很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懦弱,这才3天,10万大军就跑了一大半。”于是便丢下步兵,率领精锐披星戴月追赶齐军。

五岳庙所在的马陵岗有三层楼高,庙观的山门前共有62级台阶。

孙膑计算了一下魏军的行军速度,认为庞涓天黑时候刚好能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面都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令士兵刮去道路两旁的树皮,在树干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的文字,然后命令上万名弓弩手埋伏在路旁,要求他们天黑看到这里的火光就放箭。

庞涓这天晚上果然赶到了马陵,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都被刮去树皮,有的树干上还有字,便打起火把想要查看。一瞬间,齐军的伏兵万箭齐发,魏军一片大乱。庞涓自知中了埋伏,败局已定,愤而自刎,临死前还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这一战魏军损失数十万人,元气大伤,也成就了孙膑几千年的英名。

马陵之战发生在长葛确有可能

果如当地传说的话,马陵岗独特的地形地貌也确实满足了一场20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伏击战的需求。

康熙三十年版本的《长葛县志》有记载:“马陵岗:起自中牟县,南北五十余里,过新郑、洧川界,入葛境五里,上有孙子、庞涓庙。唐·胡曾诗:‘坠叶萧萧九月天,驱兵独过马陵前。路旁古木虫书字,记得将军破敌年。’即为孙膑伏兵射庞涓处。”

在今天的马陵岗南面,还有一面影壁,上面有后人书写的胡曾这首名为《马陵》的咏史诗。 

马陵岗上古香古色的五岳庙是目前唯一的遗存建筑,据康熙三十年版《长葛县志》记载,当时马陵岗上就建有孙子、庞涓庙。

但在历史上关于马陵之战的发生地一直争论不休。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河北大名、山东郯城和河南范县说,这类观点的源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即齐军在魏军回援后,向后撤退然后设伏。按照这种说法,马陵之战的发生地显然应该是在魏国都城大梁,今天开封市以东。

但是这场决定了战国早期诸国政治态势的战役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复原。

五岳庙有许多关于孙膑、庞涓的故事壁画,图为孙膑受刑的壁画。

战国初年,魏国在李悝变法后国力大增,一度成为诸雄领头羊。即便是“围魏救赵”发生之后,魏国依旧靠着强大的国力一步步挽回颓势,最终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即便是奠定了后来秦国一统六国基础的商鞅,面对强大的魏国也叹一句:“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逢泽之会,带领诸侯国一同会盟朝见周天子,参加会盟的除了周围的小诸侯国,还有赵国与秦国。这显然体现了魏国在诸侯间的霸主地位。

然而,作为中原争霸的另外两强,齐国与韩国却未参加逢泽之会。齐国作为魏国争霸中原的直接对手不给魏惠王这个面子很正常。但是作为魏国传统盟友的韩国也态度暧昧,这直接惹怒了魏惠王,也是后来马陵之战发生的直接原因。

会盟之后,魏国立刻发兵攻打韩国南梁(今河南汝州)。正是这一战改变了诸侯格局。站在齐国方面,齐威王反思了10年前桂陵之战的结局:围魏救赵固然纾解赵国一时之困,但因为参战较晚最终导致了邯郸城破,魏国虽然战术失利但最终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站在秦国方面,韩国隔开了魏国中原核心统治区与富庶的河东地区,如果韩国战败魏国国土连成一片,那么三晋遗产精华将尽归魏国,未来将无人能与之匹敌。

于是在魏韩开战后,齐国不再像10年前那么犹豫,而是下定决心救援韩国。换言之,这是一场爆发在魏国境内齐魏两国的主力决战。《竹书纪年》中对于这场战争这样记载:“二十四年,魏败韩马陵。二十六年,穰庇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与齐田盻战于马陵。”寥寥数十字却道出了一个真相:在齐魏的马陵之战之前,魏国已经与韩国在马陵战过。韩国的主要领土范围位于今天郑州新郑至三门峡渑池一带,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诸侯国,同时也是战争中的防守方,它显然不可能越过广袤的魏国领土,在开封以东与魏国作战。因此,马陵之战的发生地很有可能位于开封与汝州之间。

图为公元前350年前后的魏韩争霸图,可以非常明显看到作为守方的韩国不可能越过魏国国土在开封东面与魏军战斗。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恰好位于这个位置且还有绵延数十公里土岗这种地形加持的长葛马陵岗成为马陵之战真正发生地的概率则大大提升。

不过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纵然后人如今仍在争论不休,那一场发生在2000年前的大战依然成为铭刻在所有国人心中的一段传奇。

传说凝刻成的历史记忆

如今的马陵岗早已经没有了2000年前的惊心动魄。

半个多世纪前,大周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平岗运动。连同马陵岗在内的9道大岗,绝大多数都被平掉成为农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战天斗地的豪情面前也要黯然失色,困扰大周人几百年的土地交通问题被一口气解决。时至今日,大周镇依旧是全市农业种植面积最大的镇。

今天的马陵岗仅仅剩下了几道断断续续的土岗。在老梅庄村,马陵岗南段的起点,还能一窥这座土岗当年的面貌。

根据康熙三十年版《长葛县志》记载,早在300多年前,马陵岗上已经建有“孙子、庞涓庙”。可想而知,关于马陵之战的传说数百年前就已经在当地流传开来。甚至在今天,周围几个村子随便一个村民都能将整个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庞涓刻薄善妒、孙膑的神机妙算,都被糅合进复杂纷纭的历史传说中,被质朴的乡音传颂着,成为一代又一代乡民的共同记忆。 

高大的土丘遮蔽了阳光,两侧不知何年何月中下的榆树穿透了几层楼高的土岗,顽强地汲取着水分。迈过62级台阶,岗头上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五岳庙山门。站在岗前的道路上,还能透过山门看到里面矗立着的孙膑雕像。

在这座道教庭观中,随处可见那些过往的故事。大殿的墙上绘制着孙膑、庞涓这对师兄弟的恩怨情仇。大院里,一座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庙观的石碑耸然而立,上面的石刻经历了近500年风霜依旧清晰可见。

彼时这座五岳庙还是单单供奉中岳神祇的中岳庙,最早的兴建时间已经可考。但就在近500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孙封丘端惠王朱安湜在路过马陵岗时看到中岳庙破败不堪,于是出资重修。

而至于原本的中岳庙如何变成孙子、庞涓庙,又在今天成为五岳庙,这其中的历史秘辛或许永远也不为人知了吧!


编辑:梁坦  责编:肖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