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0:34:50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刘俊民
我要分享:
资料图片
许昌西湖历史久远,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除了志书中的一张图画外,我们很难看到百年前西湖风光的样貌。
近年,一张在美国网站上出售的旧明信片(如图)流回国内,上面有一张图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许昌西湖影像,试作说明如下。
一张照片的还乡史
2018年,徐州学者翟石磊从海外市场获得一枚清末民初明信片。明信片上,有两幅图画。其中一张图注为:
Our First Trip to the PlainsWest Gate Hsuchow,China.(我们第一次的平原之旅,中国Hsuchow西门。)
按当时威妥玛拼音规则,Hsuchow 可译为“徐州”,但亦对应“许州”。翟先生最初认为这是徐州历史影像,多次撰文介绍,称之为“遗忘在海外的中国徐州”。
直至2023年1月,在读者提醒下,他意识到图中城门与徐州西城门历史形制不符,经考证,确定是河南许州(今许昌)的西城门。
明信片上的另一幅图,为禹县(禹州)、郏县间村寨。
照片摄于何时
关于拍摄时间,翟先生指出,美国网站标注为“1900s”,而邮戳时间为1921年,城墙影像应摄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要确定照片拍摄时间,需先明确拍摄者身份。笔者为此查阅相关文献,推论如下:
画面上,有一群西式装扮的人物,女士着长裙、持阳伞,男士穿西装、戴礼帽,在画面中格外醒目。
总部设于许昌的豫中信义会1925年编辑的《在华二十年》一书,附有多幅许昌、禹县、郏县、汝州、洛阳一带图像,其中一幅许昌西城门远景,角度略近而城门两侧涂抹有大块图案,拍摄时间应晚于明信片影像。1915年出版的《在华十年》一书中,多幅照片中传教人员服饰,与明信片中所见基本一致。
大致可以推断,图中这些身着西式服饰的游客,应是该组织驻许工作人员。
据记载:W.埃德温斯牧师等人于1906年后陆续来到许昌,直至1908年秋,该团队第4位女性到来,4位女士方可齐聚于画面。
再结合画面中的荷叶新展(通常为4至5月)的物候特征及出售信息,初步推测这幅图片的拍摄时间在1909年暮春。
许州“小西湖”,曾与杭州媲美
图片所见,是许州西门外的场景。行人步履匆匆,游客观景从容,近处还有一位小贩,静候生意。
对许昌人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那片荷叶初展的水面——许昌西湖,当地人称为“小西湖”。
按文献记载,许州西湖在唐代经过开凿,宋代经官宦、世家多番修建,文化影响力达到顶峰,观文殿学士胡宿曾评点天下三大西湖(许州、颍州、杭州),将许州西湖列为第一。
许州西湖的特点,在于其本身是护城河的一部分,古代又称“西河”“西濠”。
汉代建颍阴城(今许昌老城)时,古人择高地筑城,并将西侧阔大的水面用作护城河,既节省了人力,又能增强防御,更可借地势预防水患。
至今,许昌老城并非规整方形,正是古人“因势筑城”的体现。
明清两代,许州城河内遍植莲荷,成为中州胜景,“西湖莲舫”被列为“许州十景”之一。
图中所示,正是人们于西门外欣赏初荷的情景。
远去的西城记忆
图中的许州西门,两侧向外凸出,显得分外雄壮。
许昌城墙屡经重建,至晚清时,防御体系极为严密。
咸丰年间,为应对频繁侵扰,知州叶世槐将“空心炮楼”引入城防体系,环城建设。据载,每座炮楼有26个炮眼,配置30件枪炮,可驻守50名兵勇。
在南来北往的游人眼中,巍巍的许州城墙是平原上醒目的地标。
1927年,一位北伐士兵在报章撰文称:“许昌城垣高大坚固,自古称焉。至今尚未破坏。”
学者刘潇然亦印象深刻:“许昌最著名的地方,在于城墙高大、城壕宽广。照我看来,在漫长的京广铁路线上,可以与之攀比的只有武昌。”
越是坚固之地,越易成为战场。历史上,多次著名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金宋交兵时,岳飞之子岳云在西门外布阵,以少胜多,大破金兵,史称“颍昌大捷”;
1947年冬,人民解放军由西门攻入,解放许昌。
这里还曾发生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1936年年底,依附英美烟公司的买办邬挺生在西门瓮城内被暗杀,折射出民族烟草工业对抗外国资本压迫的坚决姿态。
古色苍然的许州城墙,于1938年被拆除外墙,逐步废弃。1947年冬,解放军攻占的西城门,实为前一年匆匆修复之物。
编辑:兰 民 杜鹏勃 校对:艾 文
责编:毛志刚 终审:刘俊民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