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一段时间,61岁的孙自民几乎每天都要到三室两厅的新房子里转转,看装修进展如何。2月29日,记者来到孙自民的新家,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装修基本完工了,将来住在这里比原来的房子强多了。”
孙自民是东城区半截河办事处孙湾社区的居民。他的新房子在市区许都路东段的孙湾小区(一期)。他的老家就在小区南面仅一路之隔的地方,那里即将建设成为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
许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持续推进东城区开发建设,持续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以“两区”建设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按照许昌市中心城区总体发展规划,我市将东至魏武大道,北至建安大道,南至天瑞街、唐岗街、新东街,西至百花北路约3.55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该区域是我市城市南北主轴的重要节点,是我市主城区东扩的重要战略支点。建成后,这里将是面向豫中南,服务居民与游客,以体验式和公园化为特色,集商务、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
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孙湾社区正是规划区域的核心区,拆迁范围涉及该社区6个居民组的294户居民、100多家商铺和6个较大场院。拆迁范围之广、涉及群众之多、安置难度之大,使不少人暗地里为此次拆迁工作捏了一把汗。
“许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全市发展规划为东城区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加快‘五园东区’建设,将东城区打造成为许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昌市商务中心区(南区)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东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东城区转型发展。为了顺利完成拆迁、妥善安置群众、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东城区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实现阳光、文明、和谐拆迁,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朱发业说。
真情付出暖民心
采访过程中,孙自民总是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孙湾社区地段好,我原以为拆迁至少需要一两年,没想到这么快,也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分了新房。说起来,我还有点惭愧。”孙自民不好意思地说,拆迁开始之前,他曾有过抵触情绪,“当时我想,反正我不先搬迁,也不最后搬迁,就当‘中不溜’。”
为了加快拆迁工作,指挥部组建了5个工作组,每组成员不仅有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还有社区、村组的相关负责人,同时还从每个居民组中挑选出一名群众全程监督。孙自民被选为群众监督员。2015年9月24日指挥部入驻后,他也开始天天到指挥部“上班”,之后他所见到的让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还记得第一天“上班”,孙自民早早地来到指挥部,却发现工作人员都已经在各自忙碌。
“他们每天早上7时20分准时在办公室碰头,下午一直把当天的工作忙完,然后再开工作会,经常到晚上10时才离开。”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让孙自民觉得有点儿“不要命”。
综合协调组负责人汪义涛在拆迁工作开始前,就把拆迁区域294户居民房屋的形状、位置和户主姓名,全部画在纸上。谁家签了协议,就把谁的“房子”涂红;谁家的房屋拆除,就把谁的“房子”贴上标签,工作进度一目了然。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导致他睡眠不好,血压不正常。有些药需要到郑州去买,但由于拆迁上的事太多,走不开,后来有同事去郑州办事,才把药买回来。
半截河街道办事处主任冯向阳从拆迁工作一开始就被抽调到指挥部。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他始终坚守一线,全方位征求意见和建议,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并给群众讲政策、做工作。对拆迁户的问题,他总是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地解答。每隔一天,他还要回办事处值班,处理办事处各项事务。
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孙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其龙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总是及时地把上级政策告知群众,带头搬迁并积极动员群众。几个月下来,他头上又多了一圈白发。为了确保拆迁户的房屋顺利、安全拆除,孙湾社区主任孙胜华参与了房屋拆除全过程。
2015年11月底的那场大雪,使一位在外地的居民无法及时将签协议的材料送回家。眼看签协议的时间节点将至,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孙湾社区第3居民组组长孙法亮开着自己的车连夜赶到外地取回了材料。
指挥部工作人员真情为民付出的实际行动,让作为监督员的孙自民从最初的消极观望变为大力配合,并积极动员村民搬迁,还对补偿方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孙自民大概算了一下,为了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指挥部上上下下召开社区干部会、居民会10多次,和居民们细算经济账、住房账、当前账和长远账。为制定合理的政策,指挥部召开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20余次,反复征求意见,充分体现民意。关于各工作组讨论会、碰头会的次数,孙自民已经算不清了,他只记得,到指挥部“上班”3个多月里,他和其他70多位工作人员仅仅休息了一天。
公开透明顺民心
跟孙自民一样,第6居民组居民孙松亮的心里也经历了从抵触到响应,再到积极配合工作的转变过程。他的抵触是因为担心孙湾社区的拆迁会像其他一些地方拆迁时捂着盖着、暗箱操作,造成前紧后松、补偿标准前低后高的现象。在他被选为群众监督员后,他的担心渐渐消失了。
东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保海在指挥部召开会议时讲道,老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拆迁之所以难,就在于如何“一碗水端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政策标准公平公正,补偿安置结果公开透明,坚持好原则,不突破底线。
近年来,东城区在拆迁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城中村”改造居民安置方案,针对拆迁范围内的基本户和特殊对象制定了不同的安置标准,其中特殊对象包括多子女户、出嫁姑娘户、本门老户、外来建房拆迁户和独生子女户等。此次拆迁过程中,指挥部又结合孙湾社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房屋面积和装饰情况细化出了32项评分标准,对居民的砖混结构房屋和包括活动板房、铁皮房、简易房在内的非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分类补偿。
孙湾社区已经有过几次小范围的拆迁,孙湾小区(一期)就是之前的拆迁安置小区,目前还剩余240多套房子。考虑到尽快安置拆迁户、缓解拆迁群众租房难问题,根据拆迁安置方案,指挥部对已拆迁的基本户中的多子女户、出嫁姑娘户、独生子女户等特殊对象,优先安置一套房屋。
2015年10月4日,经过室内培训和实地培训后,两个丈量组开始对拆迁户的房屋进行丈量。为了统一标准,在对前3户房屋丈量时,两组人员先在一块丈量,之后再分开作业。“每个组都有一二十个人,丈量、登记、摄像、编号等都由专人负责,还有固定人员拉尺子,连尺子松紧程度都保持一致。每个丈量组都有3名监督员,丈量结果均由拆迁户本人、工作人员、监督员、工作组组长签字,之后在村里近20个公示点和指挥部进行3次公示,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复核。”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第一次公示时,由于工作人员点错了小数点,将一户居民家活动板房的面积登记错误,有群众提出异议,指挥部复核后立即进行了修正。
10多天后,294户居民的房屋全部丈量完毕。各工作组根据实地丈量情况和回放录像内容,对补偿安置方案进行细化,最终形成了32项评分标准,并进行公示。各工作组根据综合补偿评分标准对各家的房屋进行评分,算出补偿结果,随后又逐户展示给居民。
在签协议过程中,指挥部采取先验房交钥匙,再签协议、发放补偿款的办法。为保证公平,指挥部买来了锁具,拆迁户搬迁后,由工作组验房上锁,然后与拆迁户签协议。孙松亮告诉记者,签协议的时候,有摄像机全程录像,协议书上必须有拆迁户本人、经办人、社区负责人、办事处负责人、工作组负责人的签字。而且,无论谁有异议,随时可以调取任何拆迁户的协议书来看。
“这次拆迁中,政府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老百姓的心气顺了,拆迁才会这么顺利。”孙松亮说。
解民之忧安民心
第4居民组66岁的居民卓忠昌卧病在床10多年了。由于新房需要装修,出租户又不愿租房给卧床老人,这让他的儿子犯了愁。指挥部第5工作组组长刘浩和指挥部领导想尽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最终联系上一家养老机构,由政府埋单,为卓忠昌提供5个月居住时间,让他的儿子腾出时间和精力装修新房。
同在养老机构的还有第4居民组居民孙小兰、彭运州夫妇。68岁的孙小兰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平时只能靠老伴搀扶着行走。“我们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但是老伴的身体不行,我很发愁。谁知工作组知道情况后,给我们协调了一楼的房子,还把我们暂时安置在养老机构,我啥都不愁了,早早就签了协议,还得到奖金哩。”彭运州高兴地说。
“让群众搬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不仅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而且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东城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喜建对记者说。
按照此次拆迁安置方案,孙湾社区的拆迁户将被安置在附近的安置小区,但是由于安置小区尚未建成,根据补偿方案,对拆迁户发放了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补助费按人头算,每人每月300元,每户至少1000元,一次性发放30个月。”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孙湾小区(一期)建成近5年,为了保证群众所分的房子崭新如故,指挥部特向管委会申请资金,联系相关公司对每套房子都进行了维护,确保与新房无异。
此次拆迁涉及100多家商铺,为了不让经营者遭受损失,东城区结合商铺的房屋质量、经营规模等,根据评估公司分类评估结果,进行一次性补偿。评估由3家公司同时进行,取平均评估结果,而3家评估公司则由经营者代表随机确定。
这项补偿方案彻底解除了商铺经营者的担忧,也是东城区在此次拆迁过程中对商铺拆迁补偿的一项创新。另外,一些门面房在租赁时,居民只提供房屋,装修全靠租户,在拆迁补偿时双方难免出现矛盾。针对不同商铺的具体情况,相关工作组细致分析、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了所有矛盾。
针对部分拆迁户家里有病人、孕妇等特殊人员,指挥部工作人员及时为他们联系医院。“有一户群众家里有一个待产的孕妇,我们将她送到医院,待她出院后,社区又为她安排了一个住处供她休养。”一位社区干部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东城区在此次拆迁过程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如此,群众的后顾之忧才会一扫而光,拆迁工作才会如此顺利。
一切为民聚民心
有人说,拆迁难,难于上青天。朱发业说:“拆迁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是只要党委、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就一定能在推进城市改造过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
2015年9月,东城区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朱发业任政委,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保海任指挥长,5名县级干部任副指挥长的高规格的开发建设指挥部。为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东城区进行了科学运作和严密组织,5个工作组分别由5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形成了区、办事处、社区、居民组四级联动的工作局面,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接受群众监督。
对拆迁户过去私搭乱建形成的房屋如何补偿,是拆迁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事。东城区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对无私搭乱建的群众进行奖励,使老实人不吃亏,最终实现了“政府不多出、群众不少得”。奖励政策一出台,一些群众自行拆除了私搭乱建的房屋,还抱怨“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花那些私搭乱建的‘冤枉钱’”。该项举措是东城区拆迁工作的创新,也是我市历来拆迁工作中没有过的。
在制定拆迁补偿政策时,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东城区决定实施奖惩机制。但是,如何奖惩?对象如何确定?经过反复讨论,指挥部最终决定实行“谁先搬迁奖励谁、先搬迁先挑房”的政策。2015年11月1日开始签订协议,指挥部把11月20日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凡在11月20日当天及之前签订协议者,在已有的补偿款之外,还有一定的奖励。
11月20日晚饭后,各工作组成员又到所有未签协议的群众家里,逐户进行宣传动员。一听说第二天就没有奖金了,之前还怀疑真假的人都来到了指挥部签协议,指挥部的灯一直亮到次日凌晨,签协议的居民多达255户。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不管问题大小,工作组成员都细心解决。为了确定一个出嫁姑娘户的补偿标准,工作组进行了不下20次的讨论、座谈。为了不让先进者吃亏、后进者得便宜,彻底打破过去拆迁中前紧后松、补偿标准前低后高的怪圈,东城区专门邀请专业的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指导。针对极个别提出无理要求的拆迁户,律师团队依法依规向他们摆政策、讲法律,下达风险提示书,为他们算细账,最终使他们顺利搬迁。
在拆迁安置工作中,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亲赴一线,和工作组的党员干部破解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
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社区群众,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在丈量组对先丈量谁家犯难时,第6居民组50多岁的孙有才,提出先丈量自己家的房子。在他的带动下,丈量工作顺利进行。在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拆迁政策和安置方案时,第4居民组的群众不但帮助工作组发放材料,还加入到动员搬迁工作中。
正是因为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层党员干部真诚为民付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才保证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快速推进。
从2015年9月23日召开动员大会到12月15日,东城区仅用83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孙湾社区6个居民组294户居民的拆迁工作,其间没有出现一起违规违纪现象,也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告状现象,全区上下人心凝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