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先生斩获茅盾文学奖,李清源被《当代》杂志社评为年度“冠军”

“许昌作家群”崛起文坛

成为新涌现的文化现象,为我市增添新的地方名片和文化软实力

2016-05-13 10:21:53  来源: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许昌文坛领军人物、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记者 牛书培 摄


■ 记者 王利辉 代玺

2015年的中国文坛,大小“二李”风头正劲。

“‘大李’指李佩甫先生,2015年,他的力作《生命册》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小李’指李清源,他的中篇小说《苏让的救赎》获评2015年《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5月10日,市文联主席刘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李佩甫和李清源都是“许昌作家群”的杰出代表。“许昌作家群”不但在河南文坛处于“第一方阵”,而且肇生出新的文化现象,正在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市作协主席刘革雨表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反哺一方地域文化。近年来,我市文坛硕果累累,涌现出一大批“埋头创作、不事张扬”的作家。老中青作家以旺盛的创作力和品格超拔的作品,在全国文坛的大格局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

作家根植家乡,作家群应运而生

5月10日,四年一届的河南文学最高奖杜甫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我市两位作家摘得“明珠”:青年作家李清源凭借力作《苏让的救赎》获中篇小说奖,乡土作家韩晓民以《民间记忆》获散文奖。市作协主席刘革雨称之为“我市文坛的又一收获”,这也是“许昌作家群”实力的又一次展现。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小区域作家群。所谓小区域作家群,主要指地市级及以下行政区域涌现出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如“南阳作家群”、“周口作家群”、“商洛作家群”、“昭通作家群”等。近年来,我市地域文学厚积薄发,崛起一股新生力量:“许昌作家群”。

市文联主席刘平表示,“许昌作家群”人才济济,主要由两部分作家组成:一部分是在许昌生活过、由许昌走出去的优秀作家,另一部分是土生土长、至今仍坚守在许昌大地的作家。具体来讲,“许昌作家群”主要指新时期以来,以茅盾文学奖得主、河南省作协原主席李佩甫为领军人物,涵盖齐飞、王钢、杜涯、张名扬、路铁、陈汉、谢玉好、刘革雨、马炎心、刘向阳、计文君、丁晨、郑皖豫、韩晓民、郑旺盛、王延华、李清源、李俊涛、寇宝刚、刘少乡等作家。“许昌作家群”的作家潜心创作、不事张扬,经常在《人民文学》、《当代》、《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作品多次在全国、省级各类评奖中获奖。

刘平说,作家根植家乡,地域性对写作者的影响很大。许昌历史悠久,我市的作家群体是这个三国古都孕育的孩子,他们身上烙着中原大地的印记。这块土地养育了他们,但并未封闭他们。一些许昌作家已经离开这块土地,但是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印记,能从中看到他们的根在哪里。许昌的每位作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群体的出现散发出一种共性的光彩。所以,“许昌作家群”这个概念是应运而生的。

老中青层次合理,凝聚“许昌作家群”的合力

其实,许昌作家这个群体,一代一代人的成长衔接得非常紧密,可以说在文学创作的脉络上没有断代。从20世纪60年代到当代,文坛都留下了许昌文学的痕迹和光彩,并且每个年代在这个地方都可以列举出很整齐的群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段荃法、剧作家琚同寅成为许昌文坛早期的领军人物。段荃法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雪英学炊》、《天棚趣话录》、《雪路》、《乡音》、《柳叶上的梦》等,《柳叶上的梦》获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图书一等奖。琚同寅的代表作有《难会计》、《乔老板的烦恼》等。

河南省作协原主席李佩甫,是当之无愧的许昌文学翘楚。其代表作《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等,在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

另外,与河南省文学院签约的青年作家丁晨、中国十大女诗人之一杜涯等,为当代许昌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用实力开创了属于他们的文学天地。

衡量一个地域的文学成就,最终要看精品和代表作。在小说方面,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可以说代表了许昌地域文学的最高成就。该小说出版后在国内屡获大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剧作家齐飞享誉剧坛。他的代表作《倒霉大叔的婚事》被誉为继《朝阳沟》后又一个现代戏里程碑而叫响全国,从1984年至今久演不衰。

李清源在《当代》杂志2014第六期发表的中篇小说《走失的卡诺》 ,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他的中篇小说《苏让的救赎》获2015年《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中短篇小说总冠军。2016年3月,丁晨又凭借中篇小说《九霄环佩》和短篇小说《最好的季节》、《婚宴》摘夺第五届红岩文学奖。

其他如实力派作家计文君的《天河》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剔红》获2012年《人民文学》年度中篇小说金奖, 《白头吟》位列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第三名(中国小说学会评选)。

丁晨的中篇小说《包围》被《小说月报》转载,入选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年度中篇小说选》,并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拍摄成数字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 。该影片获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数字电影奖。

墨柳的小说集《迷宫蛛》入选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李静宜主编的《中原实力派文丛》 ,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韩晓民的作品《民间记忆》荣获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

形成“许昌作家群”,离不开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

一个作家群的崛起,有着深厚的历史沿袭。

许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的交织,决定了文学的生命力必定在这块土地上不间断地发生、发展、繁荣。

形成“许昌作家群”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许昌有一种欣欣向荣、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采访中,刘平、刘革雨多次表达了许昌市文联、市作协维护“许昌作家群”生态环境的决心。“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是文坛痼疾,在很多地市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的作家群体中长期存在。但是许昌文坛却坚守一方净土,作家团结紧密,在文化界享有美誉。

市文联、市作协竭力为作家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创作环境,尊重老作家、扶持新作家,摒弃陈腐观念、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力求培植德艺双馨的文学人才。

许昌文化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作家们人人养成了不浮不躁、坚韧务实和守恒守矩的优良品格。尤其是近年涌现的一批作家,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为物役,不为利喜,不以己悲,耐得寂寞,守得清苦,固守着心灵的一片净土,一心一意地耕耘,写出了成功与辉煌,写出了许昌人应有的气势与声望。许昌作家无论年龄大小、名气大小,都很团结,在创作上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许昌文化氛围浓厚,丰厚的文化土壤里孕育出了一大批团结、坚定的创作力量。市文联、市作协开辟文学阵地,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除了市作协创办的《原野》杂志之外,许昌市所管辖几个县(市、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文学期刊或文学阵地,如禹州市的《夏都文学》、长葛市的《葛天文学》、襄城县的《紫云山》等。另外,《许昌日报》副刊《春秋楼》、《许昌晨报》副刊《文峰塔》也都较有影响力。这些刊物激发了一大批许昌地区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了许昌地域文学健康发展。

市作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用文学的力量感染、鼓舞广大读者。许昌作家群的正能量效应日益彰显。

在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活动中,市作协“第一时间”选派6名作家连续多天深入长葛市水磨河村,阅读燕振昌的工作日记,与村民广泛座谈,用散文、诗歌等形式宣传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在《许昌日报》整版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2015年,市文联巧用资源,开展文化扶贫,组织文化图书《印象鸠山》采风创作。市文联纪检组组长、市作协副主席李俊涛被选派到禹州市鸠山镇楼院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要求,推动鸠山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作协还选派寇宝刚、丁晨、韩晓民3位作家和李俊涛一起开展文化图书《印象鸠山》的编写工作。《印象鸠山》采写组赴鸠山镇进行了半个月的采风,以旅游为切入点,挖掘鸠山文化内涵,展示山川田园风貌,寻觅传奇故事,品味厚重历史,得到许昌、禹州两级组织部门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