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绿”为市民低碳出行提供便利。
核心提示
宜居是所有许昌人的梦想。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促进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今年,我市启动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有“莲城”、“花都”等美誉,两院英风、西湖莲舫、文峰耸秀等美景令人向往。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镇化进程,许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创建硕果累累,成功拿到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奖牌。成绩只代表过去,要在新的发展起点持续求进,必须在更高层面推进城市创建。
1.骑着“小绿”自由穿行,低碳生活更健康
一个周末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穿过树梢洒落在慢行小径上。人们有的三五成群骑着“小绿”穿行而过,享受骑行的快乐;有的在公园小道上漫步闲聊,身边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
“自从有了‘小绿’,我就很少开私家车了,经常蹬着‘小绿’上下班,既绿色环保又锻炼身体,一举两得。”6月9日一大早,家住东城区奥体花城小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除节假日外,几乎每天早晨,王女士都会到小区门口骑公共自行车。
便捷的绿色出行系统是城市宜居的重要体现。2014年6月底,许昌市政府拨出专款3000万元,开工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小绿”一亮相便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运行刚满一个月,市民就办了8861张借车卡,单日借还车次数稳定在8500次左右。
2015年年底,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市区“小绿”站点从55个增加到240个,自行车从1200辆增加到5000辆。如今,“小绿”四期项目正在进行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站点建设,逐步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将达300个,自行车将达6700辆。
届时,我市“小绿”站点将覆盖更多的小区,分布更加合理,基本形成闭合循环的自行车交通系统,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绿色出行系统,建设贯通全城的慢行道、遍布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租借点、覆盖全城的公交服务网络。如今,“小绿”站点遍地开花,出租车、公交车旧貌换新颜,水上巴士投入运营,接二连三的交通“红利”让许昌人出行更顺畅、更舒心,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2.提升改造老旧庭院,让居民住得更舒心
由于年代久远,管网配套落后、老化失修等,部分老旧小区成为无主管庭院,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因此,提升改造老旧小区工作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考量之一。“中国人居环境奖”考评体系中有相关要求:“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6月9日,市民李先生从东城区返回位于三八路医药站14号院的家中,院内整洁卫生,车辆停放规范整齐,开车畅行无阻。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败的无主管庭院,环境脏乱差,几乎没地方停车。
魏都区出资对该庭院进行了提升改造,硬化了地面,疏通了下水道,规范了停车场。庭院旧貌换新颜,居民拍手称快。作为创建主战场的魏都区,从2011年开始,对辖区100多个无主管庭院进行了提升改造。庭院大规模的改造让居民很惊喜,让居民更惊喜的是改造费用全由政府承担,没花居民一分钱。
老旧庭院没有物业管理是通病。为破解这一难题,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大胆尝试,率先提出“小社区、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出资引进物业公司,将辖区的24个无主管庭院整合在一起,由物业公司进行“打捆”管理。从此,无主管庭院也有了24小时不间断的保安巡逻,治安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综合环境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也是市民较为关心的话题。目前,我市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117个城中村,已启动改造45个。当前,要抓住国家实施棚改三年计划的机遇,坚决打好攻坚战。
3.组建四大教育集团,教育资源更均衡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孩子就近入学、教育资源均衡,是城市宜居的重要体现。“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在这些方面,我市围绕解决“大班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2015年,全市教育财政支出54.38亿元,比2014年增长6.7%。市财政加大对市区中小学建设的支持力度,将市区新建、改扩建学校奖补资金额度分别提高至30万元和15万元。市教育局积极指导魏都区开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活动。目前,该区已经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已达3个。
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是去年我市教育界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市成功组建四大教育集团,建立大学区,将中心城区初中平均班额控制在60人以下,初中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各县(市、区)也纷纷推出改革新政。
2016年,我市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精准帮扶弱势及特殊群体,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利。
■ 相关链接
“中国人居环境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每年评选一次,是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鼓励和推动城市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在环保、生态、大气、水质、绿化、交通等方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适应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由小康向更高层面迈进的客观需要,并借此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的现代形象。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济源市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