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提示:
鄢陵县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当地人认为,在花卉栽培领域,名气最大的当数姚家花园;在杂果培育嫁接领域,张桥镇西许村首屈一指。西许村的杂果嫁接技术之所以扬名全国,与村里的科技领头人岳林国分不开。
岳林国曾主持完成科技成果5项,开发名优特新品种30多个,发明的“砧木芽接一刀法”技术使嫁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培育的黄金方柿荣获“第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像奖。2006年,岳林国被命名为“全国星火科技致富能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青年标兵”。2011年以来,他先后获“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日前,记者走进西许村,慕名探访被当地人誉为“土专家”的岳林国。
痴迷果苗培育嫁接,他立志靠科技脱贫致富
岳林国现年49岁,任鄢陵县张桥镇西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脸膛儿黝黑,中等身材,一身典型的农民打扮——上穿秋衣,挽着裤腿儿,胶鞋上沾着不少泥土。当天上午,在西许村村委会大院门前,当他从一辆崭新的宝马SUV里走出来时,记者不禁被眼前颇具喜感的一幕逗乐了。
岳林国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岳林国迷上了果苗繁育和杂果嫁接,立志靠科技脱贫致富。
1990年,23岁的岳林国通过报刊了解到中国农科院是国内农业科研权威机构,专家云集。他不远千里,带着水壶和干粮只身北上,希望拜访桃树专家左清源,向她学习育苗嫁接技艺。左清源教授被他的诚意打动,随他来到西许村,签订了近4亩桃树育苗合同。
岳林国告诉记者:“过去,俺村的桃树苗品种少、档次低,主要靠农户赶集卖,售价上不去。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对接后,我们改进技术,开展实验。档次提高后,树苗开始销往全国,每株的售价提高了一倍。”
1993年,西许村的苗木繁育基地扩大为400多亩。1998年,全村1100多亩良田实现苗木全覆盖。2001年9月,岳林国当选为西许村党支部书记。
发展杂果需要用桃核儿当胚基,而省内桃核儿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降低种植成本,2001年10月,岳林国奔赴新疆。7天后,他辗转拉回40吨桃核儿。为了调动村民种植优质杂果的积极性,他代表村党支部作出承诺:只要愿意种杂果,就把桃核儿赊给村民。如果第二年没见效益,村党支部干部包赔损失。
村民们吃了“定心丸”,种植杂果的劲头更足了。借鄢陵县发展花卉苗木的东风,岳林国带头开展土地流转。2003年,全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2012年达到一万亩。2010年至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全村销售额为一亿多元。昔日贫穷落后的西许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富裕村。村民们由衷地感慨:“住楼房,开小车,致富忘不了岳林国。”
改进嫁接工具,他研发出4种嫁接新方法
在岳林国眼里,杂果嫁接就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惊喜的神奇“魔术”:几粒小小的桃核儿,经过精心培育,能结出油桃、水蜜桃等30多个品种的桃子;一棵普通的柿树,经过嫁接改良,能长出单果重达一公斤的世纪黄金柿。
果木嫁接的原则是同科同属,传统嫁接方法有20多种,但是生产效率较低,成活率也不高。“1993年起,我开始尝试改进嫁接工具,把传统的嫁接单刀改造成双刀。比如嫁接一株桃树苗,从原来切4刀简化为切一刀。这种‘砧木芽接一刀法’技术,使每人每天嫁接的桃树苗由500株增加到2000株,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接穗用的绑扎工具,最初用麻绳,后来改为化肥袋抽丝,接着采用白洋线,现在用的是条状塑料地膜。经过3次改进,不但降低了成本、绑扎结实,而且不易散发水分,大大保障了苗木成活率。”岳林国介绍,他还尝试着改进嫁接方法,先后试验成功了春季芽接法、夏季芽接法、靠接法和高干嫁接法。
通过改进技术,桃树苗的出圃周期缩短了一年。岳林国形象地把它称为“三当苗”,即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出圃周期缩短,经济效益提高,适用的嫁接品种从桃树发展到杏树、李树、梅花等上千个果木花卉品种,嫁接时机也从传统的春、夏两季发展到一年四季。
岳林国开发出的世纪黄金柿、杂交樱桃等优质杂果苗品种,在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他撰写的《大棚蟠桃修剪整形技术研究》、《柿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等被评为省、市科技学术交流优秀论文,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不怕“绝活儿”外流,在全国打响西许优质杂果苗品牌
如今,西许村的杂果种植辐射到周边20多个村子,村民们用的杂果种子、培育技术、嫁接工具都是从西许村“克隆”过去的。
“我告诉俺村人,别怕‘绝活儿’外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在全国闯出名堂!”岳林国说。在他的带领下,西许村大力开展技术输出,方圆10公里村庄的村民都采用他的先进技术开展杂果种植。
岳林国在鄢陵县率先采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创办了鄢陵县林国优质苗木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次,并向务工人员传授花卉生产技术,提高了他们的致富能力。多年来,他无偿给群众提供树苗25000株、树种20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2005年,花木市场疲软,岳林国通过考察,看好2006年桃树市场行情,果断地把自己繁育的70亩桃芽无偿发给群众,引导大家顶住了市场压力。
岳林国每年出圃各种果苗1500万余株,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创造效益500多万元。他培育的早霞蟠桃在唐河县推广种植2万亩,甜油桃在内乡县推广种植近万亩,世纪黄金柿在民权县等地推广种植近3万亩,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岳林国带领乡亲们在全国打响了西许优质杂果苗品牌,依靠发展杂果苗繁育走上了富裕之路。
2012年,他引进订单农业,担任农民经纪人。仅2012年、2013年两年时间,他发展订单苗木15000余亩,引进浙江、安徽、新疆等10多个省份的客户200多家,为广大农户发展杂果苗繁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2013年,优质杂果苗生产遍布张桥镇35个行政村,发展为12000多亩。该镇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杂果苗生产基地,亩均效益突破1.8万元,创农业生产亩均效益新高。
责任编辑: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