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许昌散发“文化的光束”·探源 地理条件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资源丰富

曹魏文化中心为何在许昌?

2016-07-19 10:55:23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策划/刘俊民 执行/记者 王志鹏

我要分享:

摘要:

许昌县张潘镇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记者 牛志勇 摄


编者按: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许昌成了一座既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又有时代气息、充满魅力的宜居宜业之城。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之根,我们必须提升文化自信自觉,把文化血脉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让许昌真正散发出“文化的光束”。中心城区要围绕擦亮三国文化品牌,致力打造“汉魏风格、简约厚重、挺拔大气”的建筑风貌。尤其要集中精力组织实施好曹魏古城综合开发项目,将其打造成曹魏文化的展示高地、中心城区的旅游品牌、许昌形象的闪亮名片。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关心许昌城市发展的普通市民。大家谈古论今,就如何让许昌散发“文化的光束”各抒己见。






核心提示

选择许昌作为新的都城,与许昌自身具备的军事、经济、政治以及人才优势密不可分。历史证明,曹操迎天子于许昌是明智的选择。对此,我市知名学者和易中天、王立群等著名学者分别作出了积极的评价。


市政协副主席李俊恒:

曹操迎汉献帝于许,许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许昌市政协副主席、许昌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李俊恒介绍,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都城洛阳出现“宫室烧尽,百官披荆依墙壁间”的惨景。在新的都城选择上,许昌最终成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天子都许”的地点,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政治上,东汉皇室虽然式微,但仍是全国各路豪强、军阀承认的天下共主。曹操、刘备、孙策、关羽等人的官职和爵位,均由汉献帝封赏。各路豪强、军阀,在局势不紧张时要到许昌进行朝拜或述职。全国领土名义上还是东汉皇室所有。南匈奴、西域等国到中原朝贡,也是向汉献帝朝贡。所以,许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经济上,许昌拥有丰富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基础良好。曹操到许昌后进行大规模屯田,使社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屯田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流民、难民。这些人为曹操继续扩大生产和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屯田的成功,满足了军队和百姓对粮食的需求,使许昌周围的局势迅速稳定。

军事上,曹操迎天子于许昌后,全国各地虽军阀割据,大小军阀手中均掌握着规模不同的军事力量,但他们仍然要以东汉王朝的军队自居,否则就会引起其他军阀的讨伐。另外,曹操多次出兵名义上奉天子之命。

许昌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升:

许昌地理条件独特,迁都许昌并非偶然


为什么选择许昌为新的都城呢?

许昌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升说:“曹操选择将汉献帝迎到许昌并非偶然,因为许昌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东汉末年,豪强割据,战乱不断,想在乱世中生存甚至称霸,军事力量的强弱是个至关重要的标准。东汉末年的许昌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军事优势。从军事战略上考虑,许昌地处中原腹地,系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云:“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许昌处在中州平原西部,三面环山:西北依嵩山,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南部有大别山、博山,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地形无疑是战略要地。曹操集团正是以许昌为根据地,击破众多豪强、军阀,逐步统一北方。这充分显示了曹操过人的战略眼光。

在战乱中称霸,粮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王海升说,许昌位于中州平原西部,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接合部,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适中,秦汉时期实为鱼米之乡。许昌交通便利,北临黄河,东接广阔的黄淮平原,南通富裕的江夏郡,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望。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解决曹操集团的粮草补给问题。

王海升还补充说,从政治上考虑,许昌南边刘表占有襄阳,北边袁绍据有邺城,东边谯城偏远,西边洛阳残破。许昌居中,南可居窥荆越,北可坐视冀州,东可眺望齐鲁,西可察探长安、洛阳二京。选择许昌作为根据地,既不使曹操集团远离政治斗争中心,也不使曹操集团处于众矢之的的斗争旋涡,对于曹操集团获取政治上的利益极为有利。


历史学者石振平、魏玉龙:

颍汝自古多奇士,“人和”是迁都重要原因之一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教师石振平说,从战国时代开始,颍川地区就是一个法家文化传统很深厚的地方。法家思想有锐意进取、以法治国,崇尚权谋、维护中央集权的特点。在法家文化的熏陶下,颍川士人更热衷于政治。

颍川士人的法家思想体现为竞尚计谋、效力明主、保荣家族、建功立业,因而颍川地区多出智谋之士。“汝颍之士利如锥”,“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

许昌三国文化会会员魏玉龙认为,《孟子》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迎汉献帝都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和”。一方面,曹操的兖州兵离许昌近;另一方面,东汉末年颍川之地多豪杰之士。第一个建议曹操迎汉献帝都许的是荀彧。荀彧是许昌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极力推荐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是因为他对许昌了解很深,知道许昌有许多人才能为曹操所用。除荀彧外,曹操帐下有不少“许昌奇士”,如郭嘉、戏志才、荀攸、枣祗、徐庶等。

“‘迎天子都许’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还是在人才战略上,都具有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为曹魏集团统一北方以及后来司马氏集团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海升总结说。

除了本地学者外,易中天、王立群等国内知名学者,也对曹操“迎天子都许”进行了积极的评价。

2007年,第一届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易中天说:“许昌在历史上,尤其对于‘三国’这段历史而言,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没有曹操迁都许昌,就没有后面的历史。”同年,做客许昌的王立群教授曾说:“许昌在三国文化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公认许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曹操“迎天子都许”,使曹魏文化有了丰厚的生长土壤。今日的曹魏文化画卷,正是从那时展开的。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